-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范文
4.教育,不能缺失了“掌痕”
邹天顺
有人将夏明的漫画稍作改动,其画面清晰可见:条纹衣男生第一次考100分,得到一个亲吻的奖赏,第二次考98分时得到的却是一个耳光的惩罚;黑短袖男孩,第一次考55分,挨了一巴掌,第二次考61分,得到了一个亲吻。两幅画面的寓意很明显:无论基础如何,只要有进步就会得奖赏,退步了必将遭到惩罚。
从纵向对比中我们还会发现,条纹衣男生得到了“吻印”之后却难以维持现状而退步了,而黑短袖男孩第一次收获了“掌痕”之后,成绩很快进步了。
这不是在警示我们: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能缺失惩罚吗?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后也。”松柏之所以耐寒,是因为它不畏惧严冬。人又何尝不如此呢?经不起严峻考验何来顽强的意志力!纵观当今社会,人们一谈教育必言赏识,谈“惩”而色变。在这种赏识教育的温室里,孩子们失去了最基本的挫折承受力。有的家长,为了激励孩子学习进步,口头表扬不起作用之后便是不惜重金奖励,而面对孩子成绩下降时却敢怒不敢言。因为家长们担忧,长春17岁男孩因父母的几句批评跳楼身亡了。因为老师们害怕,徐州丰县某高一学生因在数学课上看小说被老师批评了几句后跑出教室从5楼跳下去了;扬州一小学生因不愿意打扫卫生被老师批评而负气跳楼轻生了。更令老师们恐慌的是:湖南桃江一学生因不叠被子被老师批评而跳楼,教师夫妻被逼下跪之后没有丝毫的教师尊严了。这些生命之花为何如此脆弱?因为在他们所接受的教育中缺失了惩罚,就像长期生活在温室里的花儿一样经不起风吹雨打。
在缺失磨难与挫折教育的环境中,我们很难培养出多次被贬而乐观豁达的苏东坡,更难以出现忍辱负重而奋笔疾书的司马迁。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几句批评都承受不了的人,都是因为缺少了惩罚教育。连一点挫折都承受不起的人,何谈担当大任!
受教育者失去了惩罚教育,而教育者必将遭到惩罚!近年来,老师因批评学生挨打,父母因教训子女而遭杀害的例子已不再是新闻。
我们无意提倡棍棒教育,但棍棒教育也并非一无是处,近年来出现的虎妈狼妈鹰爸们也确实让他们的孩子个个成了才,当今赏识教育环境中的孝子也不一定比“棍棒底下”出现的人数多。“高薪养廉”并没有减少贪官的数量,“废除死刑”倒是让监狱“人满为患”了。奖赏远不如严惩更具威慑作用,奖罚不明的军队必定失去战斗力,只奖不罚的教育难以培养出意志坚强者。在适当的惩罚教育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不仅意志力强,而且更孝顺父母,珍惜生命。回归惩罚教育,回报我们的不仅仅是优异的学习成绩,更是给了我们一个鲜活的生命!
值得欣慰的是,在因失去惩罚教育而遭遇惨痛教训之后,人们终于记忆起了“吻印”与“掌痕”的故事,尤其让大家明白,“掌痕”并没有让人消沉反而是激励成绩提升的有效措施。同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赏识教育与惩罚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而某些环境中,磨难与挫折远比奖赏更具教育作用。
只奖不罚的教育必将面目全非,缺失惩罚的教育必将丧失其应有的功能!
2016年6月7日
5.吻痕掌印,莫唯分数论
?
给我一个吻,只因考百分;给我一掌印,只因差几分。漫画对当下教育评价唯分数论给予极大的讽刺。考得好,家长、学生喜笑颜开,“吻痕”如花,在脸上绽开芳华;考得不好,学生、家长愁眉苦脸,“掌印”如火,在心头煎熬焦灼。
考得好受到奖赏本来无可厚非,毕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考得不好受到惩罚也无须指责,因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关键是我们不能唯分数论,不能分分计较,不能少考两分,就暴跳如雷,如丧考妣。其实人的成长,是以完整人格培养作为终极目标的。知识的学习不是一个人的全部。若将分数作为评价人好歹的唯一标准,那么其后果是不堪的。
首先“唯分数论”造成学生创新能力不足。有好事者对近三十年的高考状元做了一个统计,竟没有一个在行业上成为领军人物。当然不能认为都是高分低能者,但长期以分数论成败的教育,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如被称为神童的魏永康,考分一路领先,十三岁以高分进大学,十七岁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可谓一路辉煌一路歌。可就是这样的“分数学霸”,又被“分数”所伤。唯“分”是图的后果是,生活能力极差,社交能力不足,人格缺陷明显,竟遭校方退学。残酷的现实不能不让我们警醒,“分分分,并非学生的命根”。
其次“唯分数论”造成学生个性发展失衡。长期片面的以分数评价学生,就像一个人刻意锻炼身体的某一个肢体,这一肢体健硕无比,可其余的孱弱萎缩,极不协调。这就出现了智长德短,知识学习是富翁,品行修炼是乞丐。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如前不久被处极刑的复旦大学研究生林森浩,学业水平不可谓不高,但投毒杀害自己的同学,害人害己,让多少人嗟声长叹。
可能有人要说,这些只不过是个例。是的,一件揪心事件地发生,是多种因素所致,但一个人从小接受的是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从学校到家庭,从个体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