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培训课件--抗肿瘤药物常见不良反应的防治.ppt

培训课件--抗肿瘤药物常见不良反应的防治.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福汀可选择性地保护由顺铂引起的肾毒性而不影响其抗肿瘤效应,临床应用一般在使用细胞毒抗肿瘤药或放疗前15-30min,单次应用安福汀740mg/m2或 910mg/m2静脉滴注15min,可明显降低前者引起的血液学毒性和顺铂引起的肾毒性、耳毒性和神经毒性,亦可减轻放疗对正常组织的损害,但不降低它们的抗肿瘤疗效。氨福汀的不良反应易为患者忍受,主要有暂时性恶心、呕吐、热感、轻度嗜睡,静脉滴注期间口腔内有金属异味,偶有过敏反应、暂时性低血钙,但临床最明显的是出现剂量限制性的低血压,以上不良反应与剂量有关,量大副反应重,可对症处理,辅以联合用药,如地塞米松、灭吐灵、枢复宁可止吐。 九、局部组织刺激反应: 局部组织刺激反应给药部位静脉炎。静脉滴注时漏出血管外造成疼痛、引起局部皮肤组织溃疡,甚至坏死。外渗引起不同程度的局部损害药物:常见药物有胺苯吖啶、蒽环类、放线菌素D、丝裂霉素、长春碱类、鬼臼乙叉苷、氟尿嘧啶、紫杉醇、米托蒽醌、卡莫司汀、达卡巴嗪等。 药物外渗所致皮肤反应及栓塞性静脉炎为避免栓塞性静脉炎,宜采用深静脉置管 局部常用扩血管作用的硫酸镁、硝酸甘油、肝素凝胶、喜疗妥等 红外线、超短波理疗等作辅助治疗 十、其他不良反应: ●脱发(常见,通常为可逆性) ●低钠(镁、钾)血症、高钙血症 ●刺激性结膜炎、视神经病、视网膜色素沉着、致盲 ●性腺功能失常 ●可导致白血病、肾癌、膀胱癌 抗肿瘤药物常见 不良反应的防治 药物不良反应定义 WHO国际药物监测中心ADR是指: 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或人体的功能恢复期、人接受正常剂量药物时出现的有害且非期望的反应。 我国SFDA ADR是指: 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包括副作用、不良反应、后遗效应、变态反应、继发反应、特异性遗传体质等。 ADR通常按其与药理作用有无关联分两类: A型:剂量相关,为药理作用增强所致可预测,发生率高而死亡率低。 B型:与剂量不相关,与正常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难预测、发生率低而死亡率高。 ADR分类 抗肿瘤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1 药物是把双刃剑,任何药物具有治疗(预防)作用的同时均有可能发生不良反应或事件 1、绝大多数抗肿瘤药因缺乏选择性,在杀伤和损害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组织细胞(骨髓、胃肠道上皮、毛囊、生殖细胞)亦产生毒性作用,可出现全身性毒性及免疫抑制作用,在化疗期间出现或多或少的毒副反应,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和痛苦,严重毒性反应不可逆,可导致死亡。 2、抗肿瘤药物的种类很多,由于每一种药物的药理作用不同,它们的不良反应也是多种多样的,对体内不同的系统和器官造成不同的影响,因而也有着不同的临床表现。 抗肿瘤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2 抗肿瘤药物ADR防治 关键注重全程管理 ●了解和掌握抗肿瘤药物常见的尤其是严重的不良反应; ●有针对性地为肿瘤患者选择适宜的化疗方案; ●尤其是在联合化疗时选用毒性不重复和互不交叉耐药的药物联合应用; ●既可以增加疗效,也可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重视新的、严重的ADR监测、分享提高控、防能力。 如: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中的不良反应,靶向药物“新的ADR不时有报道,针对不良反应的教育和认识是必需的(不仅包括患者,也包括医生),针对不良反应,适当的“治疗措施”可获得最大临床益处,不会导致治疗中断或推迟。 全程管理: ●治疗前应评估危险因素、合并疾病,耐心进行患者教育,积极治疗合并症; ●治疗中应监测胃肠道反应、皮肤反应、心血管不良事件、肝肾毒性、神经系统毒性、血液系统毒性、营养状态,合理剂量调整,关注合并用药,注意甲状腺功能; ●治疗后应随访血液系统及生殖系统的长期毒性。 一、骨髓抑制: ●绝大多数抗肿瘤药物对造血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作用。 ●骨髓中各种血细胞对化疗药的敏感性决定于它们半衰期的长短: 白细胞的半衰期仅6h; 血小板的半衰期为5~7d,较易引起减少; 红细胞的半衰期长达120d。 抗肿瘤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及防治 ●一般损伤DNA的药物对骨髓的抑制作用较强,抑制RNA合成的药物次之,影响蛋白质合成的药物对骨髓的抑制作用较小。 ●骨髓抑制毒性代表药物,较明显的药物有蒽环类药物、氮芥、甲氨蝶呤、丝裂霉素、替尼泊苷、长春地辛、拓扑替康、多西他赛、紫杉醇、健择、顺铂、卡铂、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诺维本、开普拓等。 ●靶向治疗药物也可引起粒细胞、血小板减少,如舒尼替尼(12%,8%),索拉非尼(5%,1%)。 骨髓抑制防治: 目前对抗肿瘤药引起的骨髓抑制尚无很有效的防治方法。 临床观察很重要,化疗前后查白细胞总数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