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对齐侯问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晏 子 对 齐 侯 问 《左传》 晏子对齐侯问 《左传》 作品 简介 教学 重点 教学 目的 艺术 赏析 内容 述评 背景 简介 译文 补充 注释 齐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子犹驰而造焉。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故《诗》曰:‘亦有和羹,既戒既平。鬷嘏无言,时靡有争’。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故《诗》曰:‘德音不瑕。’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退出 返回 1.思考本文所提出的“和”与“同”的关系。 2.学习本文的论辩技巧。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 1.本文关于“和” 与“同”的不同的分析。 2.本文比喻论证方法的运用 。 孔子“和而不同”的命题是在继承春秋以前“和”“同”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 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已经出现,《尚书》《周易》《周礼》《国语》《左传》等均有“和”“同”的记载。 《尚书· 尧典》:“协和万邦。” 《周礼· 冬官考工记》:“和则安。” 《周易乾卦彖(tuàn)辞》:“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志同也。” 《咸卦· 彖辞》:“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周易 · 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礼记 · 月令第六》:“天地和同。” “和而不同”,就是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 史伯在《国语·郑语》中说: “以他平他谓之和” 晏子从哲学和自然规律上来讲“和”与“同”。 从哲学意义上讲,“和”是和谐,是统一,“同”是相同,是一致; “和”是抽象的,内在的;“同”是具体的,外在的。 孔子则将其引申到社会领域,用以区别“君子”与“小人”的特征之一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何晏《集解》就认为,孔子这句话是说,“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则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 宋儒注重义利之辩,认为义、利水火不容,即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刘宝楠《论语正义》:“和因义起,同由利生” 康有为:“盖君子之待人也,有公心爱物,故和;其行己也,独立不惧,各行其是,故不同。小人之待人也,媚世易合,故同;其行己也,争利相忮,不肯少让,故不和。” 孔子的两则语录,从两个层面对“和而不同”的要义作了理论概括:一是从思想认识层面,多样共存,多元并立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存在的现实状态,要正确认识,求取社会政治的和谐发展,不能像小人那样“同而不和”,无视矛盾的客观性,依附强权,屈从专制,压抑不同意见而把社会政治引向危殆。 二是道德品格层面。君子与人相处“和而不同” “周而不比”,是在讲求道义的基础上谋取普遍的团结与长期的和谐,有容人的雅量与坚持己见的操守。而小人则“同而不和” “比而不周”,为利益驱使而朋比为奸,追求少数人的一时利益,不能容人,屈服于权势。 “和而不同”的君子修养,也便成为忠臣的行为准则; “外圆内方”,可以说是忠臣义士“和而不同”的生动写照。 “外圆”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能不为之的。 “内方”自然成了为人的底线,报国的基础 。 返回 作品简介 《春秋》及《春秋左氏传》 “春秋”:本是中国古代纪事史书的通称。 由于目前流传下来只有鲁国的《春秋》,所以《春秋》专指鲁《春秋》。 《春秋》的作者一向认为是孔子,说是孔子有感于自己的道义不行于天下,所以取鲁史所修《春秋》进行加工编撰,以表达自己的见解。 记事时间为公元前722~前481年。 《春秋》记事的目的: 一是劝恶扬善。 孟子说:“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二是强调以社会等级次序为核心的“礼”。 《春秋》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 三家所传,侧重点不同,观点也不完全相同。 朱熹:“《左传》是史家,《公》《谷》是经学。史学者记得事却详,于道理上便差;经学者于义理上有功,然记事多误。”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历史著作,在当时有它巨大的创造性,对后世影响很大。首先在历史学方面,不仅在于它发展了春

文档评论(0)

338945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