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旦及中国新诗派.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②新诗派的出现不仅仅有西方诗歌的影响,也有对新诗传统的继承和反拨。   在继承方面,新诗派诗人群从前辈诗人那里既领略到中西两种诗歌传统的较为成功的糅合,又从前辈诗人的诗歌文本中直接得到种种启示。从卞之琳、冯至的现代主义的诗作中获得了灵感。   在反拨方面:   首先,他们对当时新诗的“情绪感伤性”弊病进行了反拨,认为:情绪感伤性的要害在于“深信诗是热情的产物”,表现为“虚伪、肤浅、幼稚的感情”。其次,新诗派也鲜明地反对30年代逃避现实和人生的诗歌创作倾向,主张“绝对肯定诗应包含,应解释,应反映的人生现实性”,倡扬艺术与现实的“平行”与“综合”,要求诗人既直面社会,深入体验现实,又在创作中通过“对于文字的战斗”把人生经验转化为艺术经验。 汉语言文学院 * ③新诗派的兴起所受到的诗歌传统影响:   新诗派的兴起所受到的诗歌传统影响还在隐性层面上受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影响。意象、表达等方面都体现出来。 汉语言文学院 * 2、两个期刊   1947年,《诗创造》月刊在上海创刊,在它周围集合了一大群青年诗人。  后来,其中一部分上海诗人辛笛、杭约赫、唐祈、唐湜等人从中分蘖出来,联合北方的青年诗人穆旦、杜运燮、郑敏、袁可嘉、王佐良、马逢华等人于1948年共同创办了《中国新诗》丛刊。 《诗创造》和《中国新诗》的创办,被认为是“新诗派”这一诗歌流派最终形成的标志。 “九叶诗派”的得名主要是因为1981年出版的《九叶集》。 汉语言文学院 * 《诗创造》时期(1947、7-1948、10) 《诗创造》由杭约赫等青年诗人创办,1947年7月出版,上海星群出版社出版,1948年10月被国民党政府查封,共出16期。 第一阶段,采取兼容并蓄的编辑宗旨,诗人阵容庞大,分散全国各地的作者有170多,产生较大大影响。《创刊号·编余小记》:“今天,在这个逆流的日子里,对于和平民主的实现,已经是每一个人迫切需要争取的。因此我们认为:在诗的创造上,只要大的目标一致,不论它所表现的是知识分子的感情和劳苦大众的感情,我们都一样重视。” 1948年上半年,创办者间对办刊宗旨和原则发生分歧,杭约赫决定退出,创办〈中国新诗〉,《诗创造》建立由林宏、康定、沈明、方平等组成的编委会。林宏和藏克家都认为多刊登战斗气息浓厚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作品,反对脱离现实、晦涩玄虚的西方现代派作品;杭约赫则主张要讲究意境和色调,多作诗艺上的探索,反对标语口号式的空泛作品。 第二阶段(1948年7月——10月),编委会在《新的起点》中说:“以前选稿杂芜”,“从本辑起,要以最大的篇幅来刊登强烈反映现实的作品,要和人民的 痛苦和欢乐呼吸在一起。我们对于艺术的要求是:明快,朴素,健康,有力,需要从生活实感出发的真实的现实的诗,不需要仅仅属于个人的感伤的颓废的作品,或者故弄玄虚深奥莫测的东西。我们提倡深入浅出使一般读者都能接受的用语和形式,我们要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 〈中国新诗〉时期(1948、6—1948、10) 〈中国新诗〉创办1948年6月, 星群出版社出版,仅出5期即随出版社被查封 杭约赫、辛笛、方敬、陈敬容、唐祈、唐湜为编委 〈中国新诗〉的骨干: 北方的联大三星:穆旦、郑敏、杜运燮和袁可嘉。 〈诗创造〉形成的核心:陈敬容、唐祈、唐是、辛笛 四、九叶诗派的理论主张 (一)总的理论主张,三位一体的创作模式。   九叶诗派强调现代诗歌的“高度综合”的性质(总纲领): “必是现实、象征、玄学的综合传统。 现实表现于对当前世界人生的紧密把握。 象征表现于暗示含蓄。 玄学则表现于敏感多思、感情、意志的强烈结合及机智的不时流露”。 汉语言文学院 * (二) “新诗戏剧化”   新诗派提倡“新诗戏剧化”,反对“放任感情”,要求“尽量避免直截了当的正面陈述而以相当的外界事物寄托作者的意志与情感”,以便使诗歌能够像戏剧一样,达到“表现上的客观性和间接性”。   追求的是也是客观的对应物,作为一种象征手法加以拓展。文体之间的融合促进了诗歌艺术的发展。 汉语言文学院 * (三)感性和知性的相结合的话语抒情方式。   感性和知性的结合实现了“生命的同化与复杂化”,诗的思想含量也通过思辨的诗句来传达,但诗人更主要的是将思想感性化,将知觉具体化了,将主体的心灵活动和观念外化为具体的活动场景、身体感知和生理意象。 汉语言文学院 * (四)强调诗歌创作的广度与深度   新诗派在积极进行诗歌形式探索之时,并没有忘记介入生活,他们将人置于社会、文化的语境之中,探讨人生价值、个体

文档评论(0)

花千骨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