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新编仪器分析第四版第二章分子吸光分析法讲解.ppt

新编仪器分析第四版第二章分子吸光分析法讲解.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IR与UV的区别 IR UV 跃迁类型 分子振动能级伴随转动能级跃迁 分子外层价电子能级跃迁 适用 有红外吸收的化合物 n-π*跃迁 π-π*跃迁 特征性 特征性强 简单、特征性不强 用途 鉴定化合物类别 鉴定官能团 推测结构 定量 推测有机化合物共轭骨架 * 1.产生红外光谱的条件 满足两个条件: (1) 辐射光子具有的能量满足振动跃迁所需的能量; (2) 辐射与物质分子间有相互偶合作用。 分子振动有偶极矩的变化 对称分子:没有偶极矩,辐射不能引起共振,无红外活性。如:N2、O2、Cl2 等。 非对称分子:有偶极矩变化,       红外活性。 一、基本原理 * 分子振动方程式 k——化学键的力常数(N/cm),将化学键两端的原子由平衡位置拉长0.1nm后的恢复力,与键能和键长有关。 单键:4~6;双键:8~12;三键:12~18 μ——折合质量, ? =m1m2/(m1+m2) Ar— 折合相对原子质量 Ar = Ar 1 Ar 2/( Ar 1+ Ar 2) 双原子分子的振动 化学键的振动类似于连接两个小球的弹簧 K↑,Ar↓,则γ或σ↑ * 2.多原子分子的振动 振动方式的数目为振动的自由度,每个振动自由度相应一个基频吸收带 E1 基态 υ3 υ2 υ1 υ0 基频 二倍频 三倍频 * N个原子组成分子,每个原子在空间具三个自由度 水分子H2O——非线性分子 * CO2分子 ——线性分子 2400/cm 660/cm * 实际峰数比理论值少的原因: (1)振动频率相同,简并为一个峰 (2)振动频率相近,仪器无法分辨,表现为一个峰 (3)振动无偶极矩的变化,不产生吸收光谱 (4)振动吸收强度太弱或频率超出检测范围,检测不出 * 3.基团频率和指纹区 基团频率:同一类基团振动频率非常接近,都在一定频率区间出现吸收谱带,称为官能团的基团频率(4000~1300cm-1) 酸酐:1810cm-1,酰氯:1800cm-1,酯类1735cm-1 ,醛1725cm-1,酮1715cm-1 * * 3.基团频率和指纹区 基团频率:同一类基团振动频率非常接近,都在一定频率区间出现吸收谱带,称为官能团的基团频率(4000~1300cm-1) 酸酐:1810cm-1,酰氯:1800cm-1,酯类1735cm-1 ,醛1725cm-1,酮1715cm-1 指纹区:在1800~600cm-1区域中,一些单键的振动很容易受附近化学键振动的影响,分子结构稍有不同,吸收光谱就有细微的差异,显示分子的特征,犹如人的指纹。 * * 4000~600cm-1 2500~1900cm-1叁键和累积双键区 4000~2500cm-1氢键区:X-H伸缩振动 1900~1200cm-1双键伸缩振动区 <1200cm-1单键区 表2.8 ε>100 ,vs(非常强) 20-100,s 10-20,m 1-10, w 红外光谱中, 峰强弱等级的划分 * 影响峰位的因素   化学键的振动频率不仅与其性质有关,还受分子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因素影响。  内部因素 电子效应 振动偶合 氢键影响 费米共振 外部因素 试样状态 测试条件 溶剂极性 温度 * 电子效应 a.诱导效应:吸电子基团使吸收峰向高频方向移动 b.共轭效应: 共轭体系使振动频率移向低波数区 * 氢键效应 费米共振 频率相近的倍频峰与基频峰的相互作用使泛频峰强度增加或分裂 * (1)确定试样的来源和理化性质 (2)计算不饱和度 n1、n3、n4、分别为一价、三价、四价原子数目 U=0 饱和脂肪族化合物 U=1 一个双键或脂环 U=2 一个三键或两个双键 U=4 一个苯环 例:苯甲醛(C7H6O)不饱和度的计算 二、红外光谱定性和定量分析 1. 定性分析 * (3)红外光谱解析 a.红外光谱解析顺序:先特征、后指纹;先强峰,后次强峰;先粗查,后细找;先否定,后肯定;寻找有关一组相关峰→佐证 b.峰的三要素:峰位、峰强、峰 * 2. 定量分析——基线法 灵敏度低,不适于微量组分的测定 * 三、红外吸收光谱仪 1.色散型红外吸收光谱仪 特点: 扫描速度慢, 不能测定瞬间光谱变化, 分辨率低, 不能联用。 * 2.干涉分光型红外光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特点:分辨率高,波数精度高 (0.01cm-1) 灵敏度高(10-9~10-1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t43567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