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红对勾】201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6(含解析)
课时作业26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列各项中,不可能造成组织水肿的是 A.患有肾小球肾炎,蛋白质随尿液排出体外
B.摄入蛋白质不足,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下降
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小管重吸收水分过多
D.药物或食物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血浆蛋白渗出
解析:患肾小球肾炎,蛋白质随尿液排出体外,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血浆渗透压下降,导致组织水肿。若摄入蛋白质不足,血浆蛋白含量下降会导致组织水肿。若发生过敏反应,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血浆蛋白渗出,会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而出现组织水肿。
答案:C
2.人体血液的正常pH约为7.35~7.45,若在外界因素作用下突然发生改变就会引起“酸中毒”或“碱中毒”,甚至有生命危险。由于人体体液的缓冲系统中存在如下平衡:
H++HCO H2CO3 CO2+H2O
H++PO HPO H++HPO H2PO
故能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以保证正常生理活动。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当强酸性物质进入人体的体液后,上述缓冲系统的平衡向右移,从而维持pH稳定
B.当强碱性物质进入人体的体液后,上述缓冲系统的平衡向左移,从而维持pH稳定
C.某病人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后,血液被稀释,会导致c H+ 显然减少,pH显然增大,可能会引起碱中毒
D.在人体进行呼吸活动时,如CO2进入血液,会使平衡向左移动,c H+ 增大,pH略减小
解析:本题考查人体对内环境酸碱度的调节机理,中等题。正常机体可通过体内的缓冲物质使机体的pH相对稳定,不会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
答案:C
3.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A.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
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状态
C.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D.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体液和免疫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解析:考查稳态的概念。稳态是指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体液、免疫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答案:D
4.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所有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
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
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许多系统参与
D.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
解析:体内的调节有多种方式,而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A不正确;稳态的形成有些是局部体液的调节,不一定有多种器官和系统参与,C不准确;D选项所描述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是不正确的,下丘脑和垂体也是调节的中枢;人体内的稳态允许个别的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不是恒定不变的。
答案:B
5.下图所示为人体内生理过程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肠道中的物质A通过协助扩散进入血管内
B.胰岛素能促进5、7、8过程,肾上腺素不能促进6过程
C.血液中物质A浓度较高时,可在肝细胞和肌细胞内被合成糖原
D.剧烈运动时肌细胞内产生大量乳酸,会使血液pH明显降低
解析:肠道中的物质A 葡萄糖 通过主动运输进入血管内。胰岛素能促进5、7、8过程,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肾上腺素能促进6过程,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血液中物质A 葡萄糖 浓度较高时,可在肝细胞和肌细胞内被合成糖原,使A浓度下降。剧烈运动时肌细胞内产生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血液中含有缓冲对,不会使血液的pH明显降低。
答案:C
6.下表表示人体组织液和血浆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成分
mmol/L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①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②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A.①属于血浆,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B.②属于组织液,①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②增多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①至少需穿过12层磷脂分子层
D.②与①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毛细血管壁的选择透过性
解析:首先根据①与②蛋白质含量的差异可判断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当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或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多时,都会导致组织水肿,即组织液增多,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是毛细血管壁的选择透过性。肝细胞产生的CO2到达血浆需穿过5层膜,10层磷脂分子层。
答案:C
7.如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系统或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液和淋巴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解析:Ⅰ与体外之间的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状元之路】(新课)2014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钻石卷 高考专题演练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doc
- 【状元之路】(新课)2014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钻石卷 专题综合测试 选修(含13年高考真题、模拟).doc
- 【状元之路】(新课)2014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钻石卷 高考专题演练 细胞的分子组成.doc
- 【物理】2010届考一轮复习物理规律总结--电学实验.doc
- 【状元之路】201版历史二轮热点专题基础回扣练:世界现代政治文明(含解析) - 副本.doc
- 【状元之路】201版历史二轮热点专题基础回扣练:世界现代经济文明(含解析).doc
- 【状元之路】201版历史二轮热点专题基础回扣练:世界现代精神文明(含解析).doc
- 【状元之路】201版历史二轮热点专题基础回扣练:世界近代精神文明(含解析).doc
- 【珍藏精品】201届高考第一轮总复习高考满分练兵场:高一册Unit13.doc
- 【状元之路】201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疯狂时刻 解析几何中的综合问题.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