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迷宫实验实验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迷宫实验实验报告

迷宫实验 一.摘要 迷宫实验主要是要探讨研究一个人只靠自己的动觉,触觉和记忆获得信息的情况下,如何学会在空间中定向。本实验的被试是华东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大二的一名女同学,本实验以学习遍数为自变量,以所用时间和错误次数为因变量,让被试在排除视觉条件下,用小棒从迷宫起点凹槽移动到达终点,其间小棒每次进入盲巷并与盲巷末端金属片接触算一次错误,学会的定义为连续三遍不出错。而且主试也不能给予被试任何提示或暗示。被试要运用动觉,思维,记忆等自己认为有效的方法独立完成。测试中为了控制疲劳带来的误差,若被试感到疲劳,可稍事休息再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可知,被试走完迷宫所用时间成减少趋势,错误次数也成减少趋势。在最初几次走迷宫时,错误次数会出现反复的时多时少的情况,所用时间也在反复,时多时少,这表明被试在摸索迷宫路线,处于对整个迷宫的整体定位中。随着学习遍数的增加,错误次数与走完一次迷宫所用的时间开始减少,这表明被试对于迷宫的整体情况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 关键词 迷宫 学习次数 学习时间 错误次数 二.引言 人类从十九世纪末就开始研究迷宫学习了。1899 年,斯莫尔 W. S. Small 让白鼠学习一条相当复杂的迷津通路。通过研究他认为,白鼠迷宫学习所依靠的主要是触觉和动觉记忆。1912 年希克思 V. C. Hicks 和卡尔把迷宫用于研究人类学习。泊金斯(Perkins,1927)最早使用这种在手指迷宫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简便、最常用的触棒迷宫(pencil maze)。近年来,学者们则利用迷宫进行逆反学习能力的研究。而在特殊教育领域,也利用迷宫队正常人和盲人进行了触棒迷宫的对比试验,并得出了盲人心理的巨大补偿作用和学习潜能的结论。迷宫研究一个人只靠自己的动觉、触觉和记忆获得信息的情况下,如何学会在空间中定向。迷宫的种类很多,结构方式也不一样,但是有一个特征,这就是有一条从起点到终点的正确途径与从此分出的若干条盲巷。被试的任务是寻找与巩固掌握这条正确途径。迷宫的学习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1.一般方位辨认。2.掌握迷宫的首段、尾段和中间的一、二部分。3.扩大可掌握的部分,直至全部掌握空间图形。4.形成集体对空间图形的自动化操作。迷宫学习与被试的智商有关,它涉及被试的空间定向能力、思维、记忆诸多方面。1.完成实验前准备工作,接通电源、选择时间或次数显示,被试手捏铁笔,调节遮挡板,以使被试不能看到盲道。 实验指导语∶这是一个走迷宫的实验。隔条间的槽是铁笔所走的路,其中有通路和不通路 盲道 两种,实验时我将引你,将笔尖放到起始位,你垂直地握着笔沿槽内行走,碰壁可向左或向右转弯,如无路可走表示为此路不通、亦会听到蜂鸣器响,这时你就得退出来,另换一条路走。迷宫总有一条路是通的,沿着这条通路就可走到终点。现要求你尽可能用最短的时间、最少走进盲道的情况下,走完全过程。直到三遍没进入盲道,才算学会。注意整个实验过程不允许用手触摸迷宫板。 被试明确指导语后,主试手扶被试握铁笔手,将笔尖引入迷宫的起始位。 被试按指导语所述,进行实验,直至走到终点。 主试按T/N键记录实验成绩,再次将笔尖引入迷宫起始位,按复位键,- - -。到三次未出错,实验结束。 主试查看并记录数据。 附:若被试在学习过程内感到疲劳,可以在某次走到终点后休息几分钟。 分析:被试所用时间呈减少趋势。这表明被试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对迷宫的整体路线有了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在刚开始实验的时候,时间变化范围较大,说明被试在摸索迷宫路线。实验最后的几次学习中,所用时间相差不大,说明被试通过多次学习对迷宫的整体路线有了比较清楚而稳定的认识。 学习次数与错误次数 分析:被试的错误次数成总体减少的趋势。最初的几次学习中,错误次数相差较大,说明被试在摸索迷宫路线。后来错误次数相差不大,说明被试通过多次学习已经对迷宫有了比较稳定而整体的认识。 五.讨论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为什么在实验前要对所用的自变量提出操作上的定义? 实验中的自变量是学习次数,因为,很多时候,实验者无法从实验目的直接得到合适的变量,因为直接的来的自变量往往不够明确,在实验中对它进行量化的操作是件难事。如果不对它进行更明确的定义,那么不但这个实验本身难以进行,而且这个实验的结果与其他研究者的实验结果也难以比较,因为不同的研究者对变量的概念的理解可能是不同的。 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采用明确,同意,可以量化的属于队自变量进行严格的规定,这就是对自变量下操作定义的过程。操作定义明确了自变量的内涵,同时也往往只出了自变量操纵的方法。1,杨治良 王新法 心理实验指导手册。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2008,43~45 2,郭秀艳 实验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56~65

文档评论(0)

kais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