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 4.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 4.doc

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 ——浅谈“教学前测”在课堂教学中运用 【摘要】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学”。“教学做不是三件事,而是一件事。”“教学做合一”。这些理念都在告诉我们“学要得法”。现代认知心理学明确指出: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是原有知识同化新知识的过程。学生原有知识状况,特别是基本原理和概念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新知识的学习,影响知识技能的迁移。也就是说,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教师要关注教学前测,找准学生起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前测 起点 重点 分层 缘起——等闲平地起波澜 【案例】: 师(点击出示):5个7是多少? [学生一看见这道题,认为很容易,个个把小手举得高高的。] 生1(迫不及待地):5x7=35 师(故作高深地):是吗? 生1(挠挠头,小声地):7x5 师:你肯定吗? [生1回头看看其他同学。] 生2(举手):老师,生1说的不对,应该是7+7+7+7+7 生3:老师,他们说的都不对。应该是5+5+5+5+5+5+5 生4:生2、生3说的也不对,是5+7 [“5+7”;“5x7”;“7x5”;此起彼伏,教室里一片嘈杂。] 【反思】: 一个简单的问题,搞得如此复杂,看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可结果却让学生不知所以然,让听课教师也很茫然。 为什么会这样呢?带着疑问,我走访了这位老师:课前,你是如何设计上面案例中出现问题的? 师:我追问的目的是让学生能肯定地说出是“5x7=35”,可没想到弄巧成拙…… 如何才能避免出现上面的情况呢?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也就是说,我们的数学教学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并且对其进行客观地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前对学生进行前测。那么什么是教学前测?教学前测包括哪些内容?应该怎么操作?  研究——绝知此事要躬行 一、教学前测的内涵 教学前测顾名思义即教学之前的测试。它是一项由教师组织设计,以学生为对象的测试工作。其目的是为了了解学情,找到最近发展区,以便准确把握教学起点,设计、实施有效的教学过程。 二、前测的内容 (一)知已知彼——测学生的知识水平   要了解学生, 首先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这对备好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在的小学数学教材是以数与计算为主线,将量与计量、几何初步知识、应用题等内容随数与计算教学内容的深入和范围的扩大 , 而有机地结合起来编排的。目前学生对教师即将教授的知识掌握到何种程度, 哪些内容需要教师的重点指导,哪些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已经了解,了解到何种程度,或掌握到何种程度,不需要教师过多的讲解;学生是否已经通过其他途径学过教师即将教授的新时态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通过教学前测去了解,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案例】:《一个数除以分数》一节,笔者设计的前测题目(一): (二)因材施教——测学生的能力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基础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发展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形成一定的综合计算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些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要通过每节课的不间断的积累逐渐形成的。作为数学教师,如何有效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呢? 掌握学生的现有能力很重要。通过教学前测,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各种能力水平,制定出应达到的能力目标合理备课。 实践——只眼须凭自主张 一、了解学生的经验水平,把握教学起点。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句至理名言:“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而探明“这一点”,可以根据教师的经验,可以通过和学生的谈话,也可以通过课堂的观察,但是这些手段都是一种猜测,要确切地掌握学生的情况,通过设计前测,对前测的情况进行分析,才能具体地了解学生在新知识方面的整体情况和个别学生情况,为任务分析提供依据,达到因材施教、有效教学的目的。 以上面的案例《一个数除以分数线》的前测结果分析: 1、其中17人已经在课外班学过这部分知识,有19人没有接触过。 2、所有的题目,结果的正确率99.6%,有35人都有计算过程,只有1人有1道题算错了得数。 3、17个已经学过的同学,方法完全一样,都把除以一个数写成了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4、19个没有学过的学生中,出现了不同的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