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教学的“理答”策略探究.docVIP

基于问题教学的“理答”策略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问题教学的“理答”策略探究.doc

基于问题教学的“理答”策略探究   理答对许多一线老师来说可能还是比较陌生的词,华东师大崔允?教授曾这样说:“理答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是课堂问答的重要组成部分。”问题教学是小学数学常用的课堂模式,教师如何有效调控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的思维困惑,从而让思维更具深度和广度?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对理答策略的认识谈几点看法。   一、及时 “引问”,牵线搭桥启迪思路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效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但在课堂实践中,学生可能会由于基础不扎实、思路不清晰或解题困难等原因无法切入课堂探究,思维处于被动之中。理答既要关注学生回答的质量,又要关注学生在回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抓住学生在回答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特征,巧妙点拨,及时“引问”,将前一个问题化解为更细小的问题,让学生茅塞顿开,逐渐深入到问题解决的思路中,从而获得对新知更全面、更准确的理解。   如在学习《年、月、日》一课时,学生课前对时间已有一定的认知,他们已初步知道一年有几个月,一个学期要上多少周课,一天有几个小时,但对时间概念的认知还是处于生活中比较模糊、肤浅的印象。如何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年、月、日有较深刻的印象,同时掌握大月、小月、平年和闰年,初步学会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以下是教学片段。   教师从生活入手,与学生谈话:“同学们,你的生日是哪一天,你今年多大了?你是怎样算出你的岁数的?”(学生纷纷举手发言,初步回忆起生活中对时间的描述。)   师:我们开学几星期了,我们第一节课什么时间开始,一星期有几天?   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发言,初步感知了时间单位。   教师趁机问学生:年月日同时分秒一样,也是时间单位,但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生:年月日表示较长的时间,而时分秒表示较短的时间。   接下来,教师让学生拿出课前收集到的挂历,并让学生说说挂历的时间知识。   生:我从挂历上知道一年有12个月。   生:我发现每个月的天数并不是完全一样的,有的31天,有的30天,还有的28天。   生:有的月份只有29天。   生:一年有365天。   生:一年有366天。   师:为什么一年的天数会不一样?挂历上还存在什么数学知识?   生:我发现除了二月份以外,其他月份的天数都是固定的,其中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总是31天,四、六、九、十一月总是30天。   接下来,教师让学生找找自己手上的挂历上儿童节是星期几,中秋节是星期几,让学生初步感受时间的变化性……   以上教学过程,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日、开学相关的时间知识入手,让学生快速切入到本课的学习,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概念还是比较模糊,当他们的思维出现困难时,如何让学生有效获得突破的方法?教师抓住本课特点,及时“引问”,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借助挂历自主发现数学知识。   二、巧妙“反问”,拨开云雾纠正偏差   解决问题是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过程,要让学生有效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与策略就需要学生有灵活的思维。但在实际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对题意的理解有时会出现偏差,在分析问题与已知条件的关系时出现思维较为混乱的现象。所谓“反问”,是指教师面对学生的回答出现偏差时,及时通过“反问”让学生自我反省,及时找到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自我纠正。教师巧妙的“反问”能让学生豁然开朗。   如二年级有一次数学考试,考卷上出现了这样一道题目:“学校后勤组买回一捆总长300米的电线,先用掉了70米,再用掉了60米,现在这捆电线比原来短了多少米?”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这样计算:(一)70+60=130(米),300-130=170(米);(二)70+60=130(米),300-130=170(米),300-170=130(米)。第一种计算法是错误的,学生没有理解题意,直接算成剩下的;而第二种方法虽然正确,但是没有用上最优化的解题方法。如何让学生获得灵活的解题方法?   教师先和学生一起分析第一种方法存在的错误。接下来,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了第二种方法,以下是教学片段。   师:谁来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生:我先算两次用了130米的电线,然后求出还剩下170米的电线,最后用300米减掉剩下的170米就是比原来短的部分。   这个学生回答后,大部分学生表示赞成这个同学的方法。这时,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绳子,并剪下5厘米。   师:这条绳子长20厘米,现在我剪掉了5厘米,请问,它比原来短了多少?   生:短了5厘米。   师:你是怎么算出5厘米的?   生:你剪掉的部分就是短了多少。   这时,我再剪掉3厘米。   师:我又剪掉了3厘米,现在,它比原来短了多少?   生:8厘米。   师:你是怎么得出8厘米?   生:第一次剪下5厘米,第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