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三币,香港资金市场图解(一).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地三币,香港资金市场图解(一)

一地三币,香港资金市场图解(一) 香港号称无外汇管制、资金自由进出、世界上最自由的市场经济地区,但是多年来,金融监管当局对人民币的诸多限制却是有目共睹的,尽管近来发生了一些变化。 香港金管局局长陈德霖11月12日宣布,基于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及“沪港通”的开通,自11月17日开始,香港居民每人每日兑换20000元人民币的限额将不再适用,银行可以为香港居民进行不设限额的人民币兑换。这个兑换限额放开的作用仍有待观察,但陈德霖宣布的另一个方案颇有新意:“在新安排下,银行为香港居民进行人民币兑换所需或多出来的头寸,将由目前去在岸市场平盘,改为在离岸市场平盘,所以现有的兑换和相关限制将不再适用。” 将人民币的交易、流通、兑换分割划分为“在岸市场”与“离岸市场”,则这两个市场必定会衍生出两个相对独立的人民币利率与汇率,两个市场必将相互影响,引导彼此之间的资金流向。例如当本港的人民币利率或人民币汇率的指数高于中国内地市场时,将吸引内地人民币流入香港。反之,将有香港的人民币以“热钱”方式回流内地,例如前几年争先抢购的“点心债”。 依据香港金管局数据划分标准,目前香港地区的存款分为三大类:美元、港币,其他外币。由于人民币在“其他外币”类中占了大头,因而这“一地三币”并存既是香港联系汇率制的特征,也是中国政府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建立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市场的一些特殊现象。 三大币种此消彼长(小标题) 图:香港客户各类货币存款的比率 数据来源:香港金管局网站 据香港金融管理局发布的2014年9月必威体育精装版数据显示,全港的存款货币为9.92万亿港元。其中,港元4.78万亿,美元折合港币3.08万亿,“其他外币”折合港币2.05万亿。目前它们所占比例分别为50%、30%、20%。 由于人民币在中国内地是法币,在香港地区是外币,因此人民币自然归入“其他外币”类。据公开数据显示,目前香港地区的人民币存款为1万亿元,按0.8的汇率换成港币则相当于1.25万亿港元,占“其他外币”类的61%,那么余下的39%的份额,即相当于0.8万亿港元里,由英镑、欧元、日元、澳元、韩元、新台币等大大小小的国际货币分享。 在中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努力下,国际清算银行 (BIS)的全球外汇市场成交量调查报告显示,2013年人民币已成为日均交易额前十名的货币,从2010年4月的第17位跃升至第9位,将瑞典克朗、新西兰元和港币甩在身后。 香港作为全球第五大外汇市场,外汇交易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额约为2900亿美元。外汇交易成交金额增加的原因,主要为外汇掉期交易、即期交易和远期交易三大部分。 据统计,美元兑人民币的交易在香港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金额总计中所占比重,已由2010年的4.5%升至目前的20%,超越港元兑美元的交易,成为香港市场交投最活跃的货币组合。涉及离岸人民币 CNH 的外汇交易约占所有人民币交易的63%,而港元兑美元的交易降至第二位,所占比重为17.2%,第三位才是美元兑日圆的交易,所占比重为16.6%。 由此可见,香港的资金市场已经形成了港元、美元、人民币并驾齐驱、相互角力的局面。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三大类货币的比例是经常变化、此消彼长,非常活跃。香港实行商业银行为发行港币提供足额的美元准备的制度,即港币与美元挂钩,因此这两种货币在数量上(存量上)的增减总是相互牵制、同进共退。而波动较大的则与港币(本币)数量形成此消彼涨的“其他外币”类。 例如,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后,香港客户对美国经济的担忧反映在其持有“其他货币”变动和抛售港元的细节上,图中显示,①是香港市场2007年后的“其他外币”类的存款高峰。由于港币与美元挂钩,因而显示出此刻的外汇市场在抛售美元、港币后换成其他外币。当时较为坚挺的欧元和高息的澳元成了“避风港”,所以“其他外币”的存款量里有大量的欧元和澳元构成,以至达到了一个高耸的波峰。 同样,在图中的②也可以看到,相应地,港元存款跌入低谷。外币存款的上升与港币、美元存款的下降正好形成了一个此消彼长的负相关,这和当时国际上大量的资金从美国涌入欧元区避险的背景相吻合。 图中另一个港币、美元存款下降、外币存款上升的区间③发生在2011年欧债危机爆发时段。彼时国际游资从欧元区、澳洲退出,而中国政府加大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全力推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展开,相应地,2011年全年的人民币升值达5.5%,再加上人民币银行存款的利息比港币、美元的零利率存款高出了2-3%,因而香港市场首次出现一个抛售港币兑换成人民币的一个波峰,当年底的香港人民币存款余额达到创纪录的8860亿元。但是随着2012年人民币升值放缓、甚至在第三季出现轻微贬值,市场对此的反应则体现在套利资金回吐人民币,转持港币、美元的现象。官方数据显示,2012年底香港地区人民币的存款量则下降为6500亿元。 联系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ilai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