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和萨提殊谈自然.docx
和萨提殊谈自然、社会与灵魂(上)
? HYPERLINK /author/90 蒲蒲??? HYPERLINK /page/?id=1250 环境文化???2013-12-02 ??290
? HYPERLINK /search?stag_id=35 生态? HYPERLINK /search?stag_id=20 自然?
贪婪是人性的一部分,但爱和同情也是人性,服务也是人性,分享也是人性,赠送礼物也是人性,彼此照顾也是人性,但这些人性都被否认了。唯一被承认的“...
笔者按:印度哲人萨提殊·库玛(Satish Kumar)4岁丧父,由母亲——一个不识字的虔诚詟那教徒抚养大,9岁成为教徒,曾师从克里希那穆提、甘地、魏诺巴(Vinoba)等众多印度灵性导师,为印度的土地改革运动出力。26岁时身无分文,赤脚踏上和平反核之旅,徒步从印度出发,两年多内踏遍全球,拜访当时的核大国(英美法俄)领导,会见英国哲学家罗素、经济学家E.F.舒马赫、马丁路德金等和平人士。后定居英国,创办了小小学校(Small School)和舒马赫学院(Schumacher College)两所把自然、社会和灵性教育结合的新型学校。目前已77高龄,仍不停在全球奔忙,通过演讲、授课等方式,为保护自然和人性贡献他自己的一份力。
笔者两年前听完SatishKumar在香港题为《土壤、心灵与社会》的演讲后,大为感动,之后来到Satish创办的舒马赫学院研读整体科学硕士(Holistic science)和志愿工作了13个月。Satish每隔两周都会来学校住三天,和我们一起煮饭、带领我们做早晨冥想,和我们一起在图书馆火炉边或者森林里谈话几个小时,话题包括教育、自然、性、灵修、政治、经济、宗教、个人情感等等等等,海阔天空,毫无禁忌。
我个人也经常因为公事或私事找Satish请教或开导,尽管是大忙人和大名人,他却永远用心地满足我的请求。他的话简单易懂,但从言行一致的他嘴中说出却让人回味良久,让我每次都能得到心智上的启发,感觉遇到了人生中第一个真正的“精神导师”(mentor)。这13个月Satish和学校教育的熏陶大大地改变了我的人生。
在校期间,我对Satish进行了为时一小时主要针对中国的采访,采访前网上征集了一些中国同学对Satish的问题,加入了采访中。如今正值Satish即将在2013年12月7日再次来到香港嘉道理中心进行演讲之际,我奉上这份采访稿的翻译,希望借此帮助大家了解这位可敬可爱的老哲人。
笔:你刚刚从中国回来不久,过去几年也到中国演讲过好几次,你对中国的印象如何?
萨:我对中国的印象有两面。一面是:中国是一个绝妙的文明古国,而且这种文明依然强大和有活力。人们非常热心,思想非常深沉。很多人们和土地、和自然依然紧密相连,并且受道佛教思想潜移默化:对自然的尊重,中国山水画等等……所以我感觉中国人非常热爱自然。但第二层是:商政界的主流领导被困在美国等西方社会辉煌的海市蜃楼的诱惑里,因此大力发展工业化,商业化,全球化经济,对自然等闲视之。中国贫富差距很大,农村人过着非常贫穷——但从另一个角度讲,十分好(自然淳朴)的生活。但他们受到很多压力,人人都说农村人穷,农村不好,应该到像上海北京那样的大城市里去。所以中国有两种力量:一种是好的力量:古老文化,道佛教文化,对土地和自然的爱,淳朴善良的心,人情味……全都在那里。但人们被迫从这里面抽离出来,投入到美国式的现代工业机械化系统。所以人们面对着巨大的冲突和两难局面。很多中国人和我说:我们现在面临着巨大的两难局面:我们该往哪儿走?我们该忠于我们的传统——对自然的爱,对美的爱,简朴的生活,道家哲学,还是走美国工业机械化的经济增长之路?
笔:你认为该如何解决类似的两难局面呢?
萨:我想他们可能要走一条中庸之道。因为你不能只停留在美好的道佛家哲学上,你可能要往前走一点点,但同时抵制西方那种“大马路,高楼大厦,大水坝”的工业化城市化经济增长的诱惑。所以他们要往前走,但同时意识到西方模式并不能够让他们活得幸福、正直和完整。所以要走佛学讲的“中间那条路”。
笔:中国和印度十分相似:我们都是文明古国,如今人口密度和国情也类似。但很多中国朋友和我说,他们似乎觉得印度人的灵性生活发展得更好,而中国如今似乎存在一种精神危机。在你看来,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
萨:是的。因为——我不知道你能不能发表这段文字——马克思主义、毛列思想、共产主义系统中,灵性被轻视、甚至否认了。但在印度没有经历这样的变化。
笔:即使在英国殖民者的统治下?
萨:英国没有触动印度的灵性。他们只是经济上剥削印度。但很多英国人在推崇灵性,像E.M. Forster,?写了小说《印度之旅》1,十分有灵性。印度的精神生活没有被挑战,它一直都在。但在中国,因为这种强大的马列主义和共产主义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