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地下水的补给、排泄与径流课件.pptVIP

第5章地下水的补给、排泄与径流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最简单的情况下,含水层自一个集中补给区流向集中排泄区,具有单一径流方向。 对于潜水来说,山区地下水的循环属于渗入—径流型 可用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断面的流量表示,即以渗透流速衡量。 根据达西定律V=KI 故径流强度与 含水层的透水性成正比 补绐区及排泄区之间的水位差成正比 与补给区到排泄区的距离成反比 与含水系统的构造有关 构造开启程度,图5-36 断层的导水性,图5-37 二、地下水径流系统和径流带 地下水径流系统:实质上是以流面为边界的具有统一补给、径流与排泄的地下水单元。 与地下水系统的区别(地下水含水系统则是具有隔水或相对隔水边界的沉积单元或构造单元。) 地下径流系统的几种模式 裘不依假设(平面流) 哈伯特的河间地块流动模式,图5-38 托思的均质各向同性潜水盆地的理想水流模式,图5-39 费特提出两径流系统的交接处可能存在驻点,图5-40 实例,图5-41、图5-42 强径流带:在某些发育不均一的泾流场中,强径流区段往往成不规则的带状展布,故称之为强径流带或集中径流带。 强径流带的意义 三、径流强度、居留时间和水质的关系 1. 地下水径流模数(Mc) 每平方公里含水层面积上地下水的流量。升/秒·平方公里。 3.地下径流系数η 地下径流量与同一时间内降落在含水层补给面积上的降水量之比,百分数或小数表示。 说明在每年降雨入渗后地下参与径流的多少。 与地下径流模数Mc的关系 四、地下水天然补给量、排泄量与径流量的估算 1、山区地下水天然补给量、排泄量与径流量的估算 渗入—径流型循环 补给量=径流量=排泄量 2、平原及山间盆地地下水天然补给量、排泄量及径流量的估算 1)浅层水 渗入一蒸发、径流型 渗入一蒸发型循环 补给=排泄量;径流量补给量(排泄量)。 利用达西定律可以求算某一断面承压含水层的径流量。 五、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提出的意义 概念模型的定义:水文地质概念模型是从现场和实验所收集到的具体数据的综合,也就是表示有关含水层结构和作用以及含水系统特征方面的数据图,即“概念示意图”。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的资料 水文地质建造特征 介质状况:边界面、厚度、岩性、粒度或裂隙发育程度等 地质边界条件和水动力学边界条件 水位和入流量、出流量 水动力学参数及其在空间上的分布 实例1 图5-45 实例2 图5-46 本章小结 径流强度 四、地下水径流量计算 每平方公里含水层分布面积上地下水年补给量为若千万立方米, 万立方米/年·平方公里。 在山区,补给模数与地下径流模数(Mc)的换算关系为 2. 地下水补给模数(Mb) 步骤: (1)如排泄以集中的泉式泉群形式出现,则测定泉的总流量,乘以相应时间,得全年排泄量。 (2)如排泄以向河流泄流形式出现,则通过分割河流流量过程线求得全年排泄量。 (3)查得含水层分布面积,求箅地下径流模数或地下水补给模数。 (4)如有必要且资料允许时,可对各个含水层分别计算排泄量,并求分层的地下径流模数或地下水补给模数。 2)深层承压水 补给来源有: (1)山前冲洪积平原砾石带潜水的下渗; (2)毗邻山区的侧向补给; (3)来自深部基岩含水层的补给。 排泄量=补给量 * 第五章 地下水的补给、排泄与径流 本章内容 地下水是通过补给与排泄两个环节参与自然界的水循环 补给:含水层或含水系统从外界获得水量的过程 排泄:含水层或含水系统向外界排出水量的过程 第一节 地下水的补给 第二节 地下水的排泄 第三节 地下水的径流 第一节 地下水的补给 补给使含水层的水量、水化学特征和水温发生变化 思考:补给获得水量后,含水层或含水系统会发生 什么变化? 地下水位上升,增加了势能,使地下水保持不停的流动 由于构造封闭或气候干旱,得不到补给,地下水的流动将停滞 补给的研究包括:补给来源、影响因素与补给量 地下水的补给来源有: 天然:大气降水、地表水、凝结水及相邻含水层的补给等 人类活动有关的:灌溉水入渗、水库渗漏及人工回灌 讨论:入渗机制?影响因素??补给量的确定??? 1、大气降水入渗机制 包气带是降水对地下水补给的枢纽,包气带的岩性结构和含水量状况对降水入渗补给起着决定性作用 目前认为,松散沉积物的降水入渗有两种方式: 均匀砂土层——活塞式 含裂隙的土层——捷径式 一、大气降水补给 大气圈 地面 包气带 (水分滞留) 含水层 (获得补给) 地表 径流 蒸 发 降 水 入 渗 Rs E X ?S qX 见图5-1 湿 锋 面 t1 t2 地面 潜水面 降水入渗过程 (一)大气降水入渗补给机制 “活塞式”入渗 ——适用条件: 均

文档评论(0)

lifang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