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05_古代印度文明学案.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婆罗门教 大约在公元前10世纪中叶产生了婆罗门教。以《梨俱吠陀》为中心内容的吠陀宗教为了适应上述变化,开始进行重大的革新,出现了以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和婆罗门至上为三大纲领的婆罗门教。 婆罗门的经典:A.《吠陀经本集》:《梨俱吠陀》(赞美诗)、《娑摩吠陀》(圣歌歌词)、《耶柔吠陀》(祈祷文)、《阿闼婆吠陀》(咒语);B.《吠陀》的诠释:《梵书》(婆罗门书)、《森林书》、《奥义书》(尤婆尼沙);C.法典:《摩奴法典》。 婆罗门教最终改为印度教,其教义主要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1)崇拜三大主神: 造物主梵天(Brahma) 仁慈的保护神毗湿奴 Visnu 强大的毁灭之神湿婆 Siva (2)“业力轮回”的理论。 (3)“梵我一致”。他们把这个梵和作为人的主体的阿特曼 灵魂,我 结合并相等同,建立了“梵我一如”的原理,其意为:作为外在的、宇宙的终极原因的梵和作为内在的、人的本质或灵魂的阿特曼在本性上是同一的。如果人能摈弃社会生活,抑制五情六欲,实行达磨(法)的规定,那么,他就可以直观阿特曼的睿智本质,亲证梵和我同一,从而获得解脱。 (3)耆那教 在公元前六至五世纪,也就是在列国时代,印度宗教界出现了改革运动。原因:首先是由于婆罗门们的专横和横征暴敛。其次是经济发展,经济发展造成一个富裕的商人等级即吠舍种姓,吠舍种姓对在它之上的两个种性享有种种特权极为怨恨。第三是民族矛盾。婆罗门与非雅利安人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 。改革运动的后果产生了两大新的宗教:即耆那教和佛教。 耆那数的思想早在公元前7世纪就已传播,但使耆那教正式形成,并成为一个有制度的组织的,是教主摩诃毗罗,即大雄(约公元前540-467年),耆那是他的称号。耆那教义中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不仅动物和昆虫,而且还有“木石和树”,都各有一个独立的灵魂。因此,他强调尊重任何形式的生命的重要性。它将以不伤生为基础的非暴力主义发展到极致。耆那教的另一戒律“不妄言”。 (4)佛教 佛教创始于佛陀,佛陀的本名是乔达摩·悉达多(Gutama Siddhartha)。他原是喜马拉雅山麓今尼泊尔南方释迦族的王子(生卒年代大致在公元前623一543年之间,亦有说在前563—480年、前463—383年)。“佛陀”的意思是“觉悟者”,中国曾译为“浮图”。在各种文献中,对他的称呼颇多,如“释迦牟尼”等,而最为中国人所熟悉和爱用的名称则是“如来佛”。佛陀及其教团,专心致志于探讨的是人类内心世界的问题。人类如何摆脱人生苦恼的问题。“精进”于探索这一传统在印度几乎延续至今。 与婆罗门教最根本的区别是,它认为灵魂的拯救不必通过自我折磨,不必通过牺牲献祭。所以它反对吠陀的权威。 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四谛,基本内容是: 1、“苦谛”,说明人生所经历的生、老、病、死等一切皆苦; 2、“集谛”,说明一切苦的原因在于欲望,有欲望就有行动,有行动就会造业,造业就不免受轮回之苦; 3、“灭谛”,说明必须克制一切欲望,达到不生不灭的涅槃境界,从而消灭苦因,断绝苦果; 4、“道谛”,说明要达到涅槃必须修道。同时,佛教还提出了具体实践四谛的“八正道”,即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佛教的发展和传播 早期的佛教不承认什么神的存在,不承认有永恒的物质存在,认为一切物质都是变化着的,最初佛教不设庙宇。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皈依佛教并给佛教盖了很多寺庙,佛教也因阿育王(?一前232)的保护而盛行一时,同时又派传教师到周围国家传教,使佛教逐渐成为世界性宗教。佛祖创立佛教一百年后,佛教发生分裂,分为“上座部”和“大众部”,称为“部派佛教”。以后又分裂出“大乘”佛教,以前的佛教被统称为“小乘”佛教。 佛教向亚洲各地传播,大致可分为两条路线:南向最先传入斯里兰卡,又传入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北传经帕米尔高原传入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自佛教兴起以后,婆罗门教趋于衰落。约四、五世纪以后(笈多帝国),婆罗门教进行了重建,吸取了耆那教和佛教教义中的精华,并改称印度教,重新在印度取得了主导地位,而佛教在印度的影响和地位则日渐衰落。 3、文学和艺术 (1)文学 印度教的经典《吠陀》据有重要的地位。“吠陀”的原意是知识和学问。《吠陀》不仅是婆罗门教的圣书,同样也是历史学家了解次大陆历史的“圣典”。其共有四部“本集”,即《梨俱吠陀》、《娑摩吠陀》、《耶柔吠陀》和《阿闼婆吠陀》。《梨俱吠陀》是成书最早 公元前1500年到前900年间 ,也是最重要的典籍,以诗歌 朝霞、苏摩酒)构成,全集1028首诗。 《摩诃婆罗多》(又名大战诗)。 印度人以“他处有的此处也有,此处

文档评论(0)

知识宝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