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飞蝗的治理与研究进展.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东亚飞蝗的治理与研究进展

《农业昆虫学》课程论文 东亚飞蝗的发生与治理研究进展 东亚飞蝗的发生与治理研究进展 XXX (2012届植物保护专业4班) 摘要:本文主要是就东亚飞蝗的发生、危害、预测预报、治理的有关情况以及必威体育精装版的研究进展做论述性的总结分析。 关键词:东亚飞蝗;发生;预测预报;治理 东亚飞蝗英文名oriental migratory locust,拉丁学名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 别名蚂蚱、蝗虫,为迁飞性杂食性害虫。东亚飞蝗属昆虫纲,直翅目,蝗科。据统计,蝗总科共有223个属,859种。国外分布于印度、菲律宾、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东亚飞蝗国内的分布区域属于中国东部季风带,海拔500m以下的丘陵和广阔的平原区。在地理位置上,东亚飞蝗在中国大陆的分布区北界在北纬42°左右,西界可沿渭河河谷延伸至东经106°58′的宝鸡,往东可达东经122°的山东胶东半岛,分布的南界至北纬18°10′的海南岛[1,2]。分布区域海拔高度一般在200 m以下,发生基地多在海拔50 m以下的沿河、沿海、沿湖及内涝洼地。此外,在云贵高原及黄土高原一些海拔400 m以上的河谷地带也偶有散居性东亚飞蝗分布[3]。 1形态特征 1.1成虫 成虫有群居型和散居型以及中间型三种类型。飞蝗密度小时为散居型,密度大了以后,个体间相互接触 ,可逐渐聚集成群居型,群居型飞蝗有远距离迁飞的习性。 1.1.1群居型 体色为黑褐色,前胸背板两侧常有黑色纵纹,体色较固定。前胸背板中隆线较平直或微凹,雌成虫体长47.5~58mm,雄成虫为42~47mm。前足与后足腿节长比值雌性为2.0~2.17,雄性为1.78 ~2.22,通常大于2。前胸背板的形状较短,沟前区明显收缩,中隆线较低或中部微凹,前翅近圆形,后翅钝圆。后足胫节淡黄略带红色。 1.1.2散居型 体色为绿色至黄褐色,颜色变化较大。前胸背板中隆线呈弧形隆起,雌成虫体长52~62mm,雄成虫4l~52mm。前足与后足腿节长比值两性为1.8~1.96,通常小于2。前胸背板的形状较长,沟前区不明显收缩,沟后区略高,中隆线呈弧形隆起如屋脊状。前缘为锐角形向前突出,后缘直角形。后足胫节通常淡红色。 1.1.3中间型 体色为灰色。触角丝状,多呈浅黄色,有复眼1对单眼3个。前胸背板马鞍状,隆线发达。前翅发达,常超过后足胫节中部,具暗色斑纹和光泽。后翅无色透明。后足腿节内侧基半部黑色,近端部有黑色环,后足胫节红色。 1.2卵 卵粒长约6.5mm,浅黄色,圆柱形,一端略尖,另一端稍圆微弯曲。卵块褐色圆柱形,长53—67mm,略弯,上部稍细,卵块上覆有海绵状胶质物,卵粒呈4行斜排在下部[3]。 1.3若虫 第五龄蝗蝻体长26~40毫米,触角22~23节,翅节长达第四五腹节,群居型体长红褐色,散居型体色较浅,在绿色植物多的地方为绿色。二龄也有翅芽,只是小,芽尖为圆形。三龄可以明显看到翅芽,翅芽为长形,但后翅在上,前翅在下。芽尖也向下。四龄和三龄相反,翅脉明显。 2生活习性 2.1孵化情况 东亚飞蝗无真正的休眠现象,当蝗卵内胚胎发育完成后,若环境条件适宜,蝗蝻即进行孵化。 2.1.1孵化过程 蝗蝻出卵时,卵壳破裂,其破裂的缝线无固定的位置,大致随蝗虫屈曲扭转力的大小而裂开,蝗虫未孵化时胚胎由薄的胚外膜包裹,足部皆卷曲于腹部,不能自由行动,无法爬至土表。但在蝗蝻头部与胸节之间的颈部有一层薄膜,称颈膜。孵化时,体内大部分体液皆集中至颈膜附近,并将颈膜顶出构成一泡,借此颈膜的额收缩作用,将卵壳顶破。此时幼蝻身体能作前后屈曲运动,故幼蝻能不断地伸缩,颈膜泡将土粒推去向上运动,幼蝻身体逐渐到土表。幼蝻出土后,其中胸与前胸间的软膜向外顶出,将胚膜沿背中线向身体前后纵裂,随后幼蝻头部先脱离白膜,然后整个身体脱去白膜,故在刚孵化蝗蝻的地面上常遗留很多的白膜,即胚外膜。白膜在胚胎期间包裹了整个身体,但触角、口器、足及尾毛等已分离出来,并非包着整个身体。 2.1.2孵化时间 整个卵块自开始孵化至全部孵化完毕所需的时间,从观察20块卵结果,一般经过50~60min,较长的经过32h,但如果孵化期间地面遭受降雨等影响,则同一块卵的孵化期间可相差3~5d。蝗卵在天气适宜时,整个白天皆可孵化,在野外未发现夜间孵化的现象。阴天孵化较少,雨天很少发现孵化,但小雨后天气转晴,孵化比较整齐。以11:00~13:00孵化最盛,这与地温高低有关。 2.1.3体色变化 蝗蝻出土脱去白膜后,身体呈淡黄色,能向四周爬行,间或跳跃前进,如跳至杂草附近,即攀登植物茎叶上停留下来,其活动范围较小,限制在孵化场所附近,因此在孵化盛期可发现蝗蝻点片集中的现象。孵化不久的蝗蝻,身体的色素不断增加,天气晴朗时,约经过0.5h大多数变为灰褐色,少数变为灰黑色。 2.2蝗卵孵

文档评论(0)

22666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