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⑴月经史【附:单选题-出题范围主要是总论内容】
初潮年龄 末次月经Lmp(或绝经年龄)
⑵月经病【名词解释】
①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期。
病因病机:⑴气虚 脾气虚 肾气虚 ⑵血热 阳盛血热 阴虚血热 肝郁血热
②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者,称为月经后期。
③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周期时或提前时或延后7天以上,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后
无定期。
④月经过多: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增多,而周期基本正常者,称为月经过多。
月经量以30-50ml为适宜,超过80ml为月经过多。
⑤月经过少: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明显减少,或行经时间不足2天,甚或点滴即净者,称为月
经过少。 月经量少于20ml为月经过少。
⑥经期延长: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甚或淋漓半月方净者,称为经期延长。
⑦经间期出血:两次月经中间,即氤氲之时,出现周期性的少量阴道出血者,称为经间期出血。
⑧崩漏:崩漏是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症,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
尽,前者谓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
⑨闭经:女子年逾16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月经周期已建立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或月经停闭超
过了3个月经周期者,称闭经。前者称原发性闭经,后者称继发性闭经。
⑩痛经: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称为
痛经,又称行经腹痛。
⑶带下病
①脾阳虚证
主证: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稀薄,绵绵不断,无臭;
神疲倦怠,四肢不温,纳少便溏,两足浮肿,面色晄白,舌质淡,苔白腻,脉缓弱。
治法: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方药:完带汤(《傅青主女科》
人参、淮山药、甘草 白术、苍术 白芍、柴胡、陈皮?车前子 黑芥穗
②肾阳虚证
主证:带下量多,绵绵不断,质清稀如水,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腹冷感,夜尿频数,大便溏薄,面色晦暗,舌淡润,苔薄白,脉沉细而迟。
治法:温肾培元,固涩止带
方药:内补丸《女科切要》去白蒺藜
鹿茸、 菟丝子、肉苁蓉 潼蒺藜、桑螵蛸 肉桂、制附子 黄芪 白蒺藜 紫菀茸
③阴虚挟湿证
主证:带下量多,色黄或赤白相兼,质稠有气味,阴部灼热感,阴部干涩不适,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舌红,苔少或黄腻,脉细数。
治法:滋肾益阴,清热利湿
方药: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加芡实、金樱子
知母、黄柏、生地 山茱萸 山药 丹皮 泽泻、茯苓
④湿热下注证
主证:带下量多,色黄或呈脓样,质粘稠有臭气,口苦咽干,便结尿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利湿热
方药:止带方《世补斋·不谢方》
? 猪苓、 茯苓、 泽泻、 车前子 茵陈、黄柏、栀子? 赤芍 、丹皮
⑤湿毒蕴结证
主证:带下量多,黄绿如脓,或赤白相兼,质粘稠,臭秽难闻,小腹疼痛,腰骶酸痛,口苦咽干,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
方药: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加土茯苓、薏苡仁
蒲公英 银花 野菊花 青天葵 紫花地丁
⑷痛经【病例题】
痛经是指女性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亦称“经行腹痛”。主要病机为气滞血瘀、寒凝血瘀和湿热蕴结所致胞宫的气血运行不畅,即“不通则痛”(实证);或者肾气亏损、气血虚弱所致胞宫失于濡养,即“不荣则痛”(虚证)。其临床分型及辨证治疗如下:
痛 经 证 型 ? 辨 证 论 治 ⒈气滞血瘀证 证候 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行而不畅,血色紫暗有块,块下痛暂减;
乳房胀痛胸闷不舒;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弦。 治法 理气行滞,化瘀止痛。 方药 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当归 川芎 赤芍 桃仁 红花 枳壳 延胡索 五灵脂 乌药 香附 丹皮 甘草 ⒉寒凝血瘀证 证候 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月经或见推后,量少,经色暗而有瘀块;
面色青白、肢冷畏寒;舌黯苔白、脉沉紧。 治法 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方药 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
小茴香 干姜 延胡索 没药 当归 川芎 官桂 赤芍 蒲黄 五灵脂 ⒊湿热瘀阻证 证候 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或胀痛不适,有灼热感,或痛连腰骶,或平时小腹疼痛,经前加剧;经血量多或经期长,色暗红,质稠或夹较多粘液;平素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臭味;或伴有低热起伏,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治法 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方药 清热调血汤《古今医鉴》+车前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