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青蒿鳖甲汤治疗晚期肺癌癌性发热的效果分析.docVIP

加味青蒿鳖甲汤治疗晚期肺癌癌性发热的效果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加味青蒿鳖甲汤治疗晚期肺癌癌性发热的效果分析.doc

加味青蒿鳖甲汤治疗晚期肺癌癌性发热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加味青蒿鳖甲汤治疗晚期肺癌癌性发热的效果。   方法:选择2007年5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晚期肺癌癌性发热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西药吲哚美辛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口服加味青蒿鳖甲汤治疗。连续治疗2周,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性。   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现,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加味青蒿鳖甲汤治疗晚期肺癌癌性发热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青蒿鳖甲汤吲哚美辛晚期肺癌癌性发热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039-01   癌性发热是指癌症进展期患者出现的与恶性肿瘤有关的非感染性发热,属于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肺癌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癌病,发病率高,确诊时大多为中晚期,癌性发热症状较多,因此本次实验选择肺癌癌性发热患者作为对象。西医常采用解热镇痛剂、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副作用较大,停药后易复发,治疗效果往往并不十分满意[1]。现将我院采用加味青蒿鳖甲汤治疗晚期肺癌癌性发热的效果分析报告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5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晚期肺癌癌性发热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参照《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癌性发热诊断标准:经临床和病理性检查确诊为肺癌患者;每日至少两次腋体温测量值超过37.5℃、低于39℃,持续时间超过7d;实验室、影像学检查及体格检查缺乏感染证据,排除药物热等;经抗生素治疗7d发热,血象无改变者。无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史。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患者54例,年龄52~75岁,平均年龄(60.35±5.21)岁;体重48~75kg,平均体重(58.53±4.27)kg;病程3~26个月,平均病程(11.52±2.44)个月;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0例;TNM分期为Ⅲ期31例、Ⅳ期23例;临床分型包括鳞癌21例、腺癌23例、小细胞癌6例、大细胞癌4例。   观察组患者54例,年龄50~76岁,平均年龄(60.42±5.38)岁;体重47~76kg,平均体重(58.92±4.35)kg;病程3~25个月,平均病程(11.36±2.28)个月;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19例;TNM分期为Ⅲ期32例、Ⅳ期22例;临床分型包括鳞癌20例、腺癌22例、小细胞癌7例、大细胞癌5例。   对比两组患者年龄、体重、病程、性别、TNM分期、临床分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西药吲哚美辛片(河北御芝林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25mg,国药准字治疗,剂量为25mg/次,3次/d[2],餐后服。   观察组给予口服加味青蒿鳖甲汤治疗。基本方用青蒿6g(后下)、鳖甲30克(先煎)、丹皮10克、生地黄15克、知母6g。盗汗较甚者酌加黄芪、党参、浮小麦、麻黄根等;阴虚火旺者酌加玉竹、南沙参、黄精、石斛等;失眠多梦者酌加酸枣仁、远志、茯苓、夜交藤等;气短乏力者酌加太子参、党参、麦冬、五味子等。上药每日1剂,加水煎煮两次,取汁300ml,分别于早晚空腹温服[3]。   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常规予对症支持治疗,但不用其他退热药物。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性,不良反应方面,询问患者主诉,并对患者治疗期间肝功能进行跟踪检查。   1.3评价指标。根据2006年天津第五届国际中医药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国际针灸学术交流会对癌性发热的疗效标准作为本次实验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用药2周后体温降至正常范围,停药7d后体温不再反弹;有效:用药2周后体温降至正常范围,但停药后体温反弹,需要继续服药以控制体温;无效:用药2周后体温未降至正常范围[4]。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数据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1。   2.2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主诉包括胃肠道不适、头痛眩晕,部分患者发生肝功能异常。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现,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