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平煤矿通风设计初始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平煤矿通风设计初始资料

山西大平煤业有限公司位于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井田南北长4.0km,东西宽3.5km,井田面积为7.9301km2。地形最高点位于井田西南部,标高为990m,地形最低点为井田东北部,标高为882m,最大相对高差108m。井田内主采煤层为3号煤层,煤层厚5.09~7.20m,平均厚度6.25m,煤层倾角为3°~8°,煤层稳定全区可采。根据山西大平煤业有限公司的实际条件,经过技术和经济比较,确定矿井开拓方式为主斜井副立井综合开拓,采煤方法为综采放顶煤开采。通风方式采用中央,抽出式。 2 井田自然概况及地质特征 2.1 井田自然概况 2.1.1 井田位置及交通 山西大平煤业有限公司井田位于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西南15km处的夏店镇邢村至九龙村一带,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2°52′10″~112°54′32″,北纬:36°29′03″~36°31′16″。矿区交通十分方便,太(原)—焦(作)铁路自本区北侧通过,太焦铁路夏店东站距本矿区仅5km,该矿区距长治市40km,距太原210km,208国道从矿区北部边界通过,矿区周围县乡级公路密布。见图2-1交通位置图。 图2-1 山西大平煤业有限公司交通位置图 Figure 2-1 of Shanxi Daping coal mine 2.1.2 地形地势及河流 井田地处太行山西麓,地貌特征为低山丘陵类型。全井田总体地势为西南高,东北低。地形最高点位于井田西南部,标高为990m,地形最低点为井田东北部,标高为882m,最大相对高差108m。 井田内地表水体为浊漳河西源,从井田北部由北西向南东流出井田汇入浊漳河,属海河流域漳河水系。浊漳河西源为常年流水性河流,平时流量很小,正常流量0.084m3/s,洪水期流量变大,最大流量12.5m3/s。此外在井田中部浊漳河西源支流自南部邢村经南邯往外北东向流入浊漳河西源,也为一常年性河流。 2.1.3 气候及气象 本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一般冬春寒冷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宜人。年平均气温9.5℃,一般1月份气温最低,极端最低气温为-29.1℃,7月份气温最高,极端最高气温为38.1℃。年平均降水量532.6mm,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年平均蒸发量为1768.1mm,为年平均降水量的3倍多。霜冻期为每年11月上旬至次年4月中旬,全年无霜期226天,土壤最大冻结深度0.82m。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和西北风,最大风速18m/s。 2.1.4 地震基本烈度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05g。 2.2 地质特征 2.2.1 矿区范围内的地层情况 山西大平煤业有限公司井田位于太行山复式背斜之西翼,沁水复式向斜东缘。该矿区区域地层总体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一般小于10°,由老至新为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等地层,第三系、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广泛覆盖于各时代地层之上,其地层主要特征见区域地层简表(表2-1)。 矿区内地表大部分被第四系松散沉积物所覆盖,局部零星出露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地层,现根据地表出露及钻孔揭露情况将该区地层由老至新叙述如下: (1)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 据区域资料,本组厚0~176,一般120m。为含煤地层之基底,岩性主要由灰色中厚层石灰岩、泥质灰岩、泥灰岩、角砾状泥灰岩和白云质灰岩组成,为浅海台地潮间或潮上云灰泥坪、潮上盐湖环境沉积。 (2)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 矿区内有两个钻孔揭露,地层厚5.48~29.06m,一般10.99m。主要由浅灰色铝土质泥岩、粉砂质泥岩、铝土岩组成,含大量黄铁矿结核和团块,比重大,为浅海滨岸泻湖环境沉积。与下伏峰峰组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3)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厚92.91~122.94m,一般115.61m,是矿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底部以K1砂岩与本溪组地层分界,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关系。岩性为石灰岩、砂岩、粉砂质泥岩、泥(页)岩及煤层(线)等,几种岩性呈交替性出现的互层状。灰岩5~6层(K2~K6),厚度大,层位稳定,特征明显,是良好的标志层。主要可采煤层(15号)赋存于该组中下部。 太原组地层沉积是继本溪组海侵开始,经历了海侵逐步扩大至高潮,最后到海退的环境演化的过程中形成的,所以不同阶段形成了不同岩石组合特征的沉积地层。 (4)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 厚52.45~61.84m,平均56.13m,是矿区内又一重要含煤地层,底部以K7砂岩与太原组分界,呈整合接触关系。岩性有砂岩、粉砂岩和煤层等,通常形成3~4个粒级旋回。煤层多位于旋回顶部。其中3号煤为稳定可采煤层,2号(厚0~0.87m)不稳定,不可采,该组煤层沉积环境为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和泛滥盆地泥炭沼泽环境。

文档评论(0)

5500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