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试论陶渊明与谢灵运山水田园诗之差异.docVIP

试论陶渊明与谢灵运山水田园诗之差异.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陶渊明与谢灵运山水田园诗之差异.doc

试论陶渊明与谢灵运山水田园诗之差异   摘要:陶渊明与谢灵运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仅是著名的隐士,而且他们都是诗歌的经典作家,开拓了一个诗歌的全新领域,使诗歌艺术的脉络重新接上,并且增添了许多新的充满生机的因素。陶渊明开创了田园隐逸诗风,谢灵运则开创了山水诗风,成为两派的先驱人物。   关键词:陶渊明;谢灵运;山水田园;差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5-0127   魏晋以来由于门阀地主阶级的统治,形成了士族这一特殊的社会阶层,士族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特权利益,极力从文化等各方面加以控制,以此来掩盖精神的萎靡和空虚。此时的诗歌成了解释老庄消极思想和佛理玄言的工具,成了有韵的说理文。因此迫切需要有人来打破这一僵局,使文学发展步入正轨,陶渊明和谢灵运就是走在时代前列的两个著名诗人。   一、不同的经历与不同的思想   陶渊明出身士族大地主家庭,他的曾祖父陶侃曾任晋朝的大司马,功高位显,家庭兴旺;他的祖父陶茂才曾任武昌太守,父亲大概官职更低一些,且在陶渊明幼年就去世了,到他时便家道中落,贫困潦倒。他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有济苍生的远大报复和理想,担任过几任小官,但因官场的黑暗与腐败,以及他的清高耿介、淳朴善良。所以,他辞官归返大自然,由此可以看出,他的隐居是回归自然的必然结果。   从思想上来看,陶渊明熟悉儒家学说,诗文中引用儒家经典很多,仅《论语》就有37处。他有儒家的入世精神,也像儒家那样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但不拘守儒家经典的章句,显得通脱而不拘泥。他说自己“好读书,不求甚解。”(《五柳先生传》)这与汉儒的态度很不同。他融会了儒道两家的思想,又有个人的生活实践,这使他具有独特的视点。   谢灵运出身于士族大地主家庭,有政治雄心,且博学出众,成为谢氏家族中的一时之秀。本来在政治上很有抱负的他,因生活政局混乱,社会动荡的晋宋时期。出生于士族家庭的谢灵运也免不了这一遭,由公爵降为侯爵,在政治上一直不得意,这自然使他心怀愤恨,整天游山玩水放纵性情,以此来消遣内心的苦闷。   谢灵运的思想也深受当时名僧慧远的影响,他很好佛,有过师事慧远的愿望。他在《辨宗论》里就主张“去物累而顿悟”,只有徜徉于山水之间,才能体道适性,舍却世俗之物累。于是为了回避政治迫害,也为了平衡内心的激烈冲突,他只得采取隐与官的处世哲学,身在官场,情归山水,既求得心境的一时安宁,又达到远祸全身的目的。   二、不同的归隐心态   陶渊明自幼出生在农村,对农村的生活有着比较深刻的了解和体会,正如他所写“少年罕人世,游好在六经”。(《饮酒》其十六)他年轻时屡隐屡仕,不断在出仕和隐居中进行痛苦的抉择。直到将近五十岁当了八个月的彭泽县令后 ,终于看破了政治的黑暗,彻底从痛苦的抉择中解脱了出来,毅然回到了自己的家园,开始了自己一生中非常重要的彻头彻尾的隐居生活。陶渊明在他的诗中不止一次的重复表现归返家园的快乐,有鱼归大海,鸟入山林的味道,“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终于摆脱了“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归园田居》其一)的精神枷锁。在他的作品里随处都可以感受到农村纯朴的乡土气息,平淡、自然、纯朴,没有半点矫揉造作。   然而,谢灵运的隐居是为了躲避政治迫害,他出生在士族大家庭中,有丰厚的物质基础,但当时已是刘宋的天下,不可能给他建功立业的机会,所以只能借游山玩水来排遣内心深处的苦闷。谢灵运热衷官场,希望以出仕来建功立业。他的隐居,从另一个角度体现着他在政治斗争中的地位。   三、诗歌内容各异   陶渊明一生的道路坎坷不平,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他甚至连酒都靠朋友救济。故诗歌情感平淡、自然、并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他把自己彻头彻尾的融入到大自然中。谢灵运则出身在士族家庭中,他始终对出仕报有一定的幻想,然而希望却一次次的化为泡影,所以,富贵多难的谢灵运始终没有摆脱世俗功名的诱惑,总是把自身置于山水之外,以一种欣赏的心态去描写山水诗,不能像陶渊明那样怡然自得的游走于山水田园中。所以,诗歌中常常流露出一种矛盾痛苦的心情。陶渊明在《归园田居》第一首写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反映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归返大自然的愉悦心情。而“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说明了陶渊明对官场生活的厌恶。相反,谢灵运的山水诗尽管也能写出山水的神态,但他对出仕的依恋却削弱了对山水的热爱之情,使诗作的言外之意减少。他的出身要比陶渊明优越得多,再加上他无穷的才气和智慧,对仕途从来就没有放弃过。他的优柔寡断也给他的生活带来了不尽的矛盾与困惑,时隐时仕的矛盾心情困扰着他。从谢灵运的一生来看,他尽管有过高官荣耀,但痛苦和失意始终伴随着他。他出生在官僚家庭,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然而,仕途的厄运迫使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