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1 古诗五首-题破山寺后禅院.doc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1 古诗五首-题破山寺后禅院

课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总 节 时 6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1.借诵读感受诗词所描绘的景致和所抒发的感情。2.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深切体会诗词意境。 能力目标: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重点 通过诵读感悟诗词意境。 难点 结合创作背景体会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 教 学 过 程 差 异 个 性 设 计 教学资源 课前演讲 一、导入新课。 盛唐山水诗大多歌咏隐逸情趣,多有一种悠闲适意的情调,但常建这首《题破山寺后禅院》不一样,在优游自得中写诗人的心灵感悟,于禅宗佛音中净化人的心灵,跟随诗人一路行来,我们除了欣赏幽美绝世的自然风光,也时时沉浸在神与物游、情与景会的心灵世界当中,今天让我们走进常建苦心孤诣为我们构建的“另一个世界”吧。 二、学习《题破山寺后禅院》。 1.朗读指导。 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停顿,流畅朗读。 (教学设想:先查工具书或参照注释弄清字词的读音、意义,扫清朗读障碍,再指导学生根据句子的意义划分节奏,总结五律、七律的停顿规律。) 2.整体感知。 破山寺指江苏常熟兴福寺。诗卒年不详,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与王昌龄同榜。仕宦不得意,寄情山水名胜,过着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大历中,曾任盱眙尉。 他的诗以田园、山水为主要题材,风格接近王、孟一派。他善于运用凝练简洁的笔触,表达出清寂幽邃的意境。这类诗中往往流露出淡泊襟怀。其实他对现实并未完全忘情,他有所感慨,有所期望,也有所指责。有《常建集》。 4.品评赏析。[来源:学_科_网] 1 开头两句点出了入寺的时间是什么时候?看到了什么景色? 诗人在清晨来到兴福寺。看到旭日初升,阳光照耀山上树林。 2 诗的三、四句写诗人的行踪到了哪里? 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 3)从这两句诗中,你能寻找到一个成语吗? 曲径通幽。 4)诗的五、六句写作者看到优美景色后,产生了哪些感慨? 这两句诗对仗非常工整,这样幽美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消除净尽。 5 整首诗诗人通过写景,领悟出了什么道理?[来源:学科网] 诗人欣赏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却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的向往之情。 5.品味名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这两句诗中的景物描写,平中见奇,“幽处”生辉。诗人沿着蜿蜒的竹林小径前行,只程,使诗人惊叹、陶醉。描绘小径的幽深曲折和花木的扶疏掩映,实际上暗示出禅院远离尘嚣、深藏不露的特点,也烘托出诗人对唱经礼佛生活的心向神往。 三、小结。[来源:学*科*网] 这首诗以凝练简洁的笔触描绘出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追求。全诗层次分明,意境幽深,寓意含蓄,语言简洁明净,感染力强。由本诗演化出的成语“曲径通幽”“万籁俱寂”,沿用至今。 [来源:学科网] 多媒体 视频 朗读 板 书 设 计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一、点出入寺时间、地点、见到景物 二、写诗人的行踪 曲径通幽 三、写在后禅院所见及其感受 空、悦 四、营造“心与境静”境界 课 后 反 思

文档评论(0)

langhua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