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顶盛健齿膏:生物性玻璃研究进展
生物活性玻璃研究进展
2008-10-17 口腔医学系十五队 杨向明
【摘 要】 生物活性玻璃(Bioglass)是玻璃经微晶化制得的多晶固体,含有CaO及P2 O5 ,是一种新型人工合成的骨替代材料,突出特点是具有成骨迅速,不仅可以和骨组织结合,还可以和软组织结合。在物理性能方面,它们与骨组织的弹性模量较接近而可避免界面形成过大应力。其颜色也有利于修复体恢复自然牙齿色泽。生物活性玻璃的主要缺点在于脆性大、其机械强度还不足,生物降解问题尚需长期研究。如何发挥其优势,避免其不足,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对生物活性玻璃的作用机制、优点、不足及其在口腔种植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生物活性玻璃
前言
生物活性玻璃(bioactive glass,BAG)是一种硬、固态透明的生物活性材料。它由SiO2、Na2O、CaO、和P205 等基本成分组成。生物活性玻璃的主要结构是硅酸盐,植入体内后其表面可形成一种高反应性的富硅凝胶层。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其特点是具有迅速的成骨作用,多数生物活性玻璃是A类生物活性材料,既有骨生成性(osteoproductive),又有骨引导(osteoconductive)[1],与骨和软组织都有良好的结合性。因此,BAG被认为是可应用在修复领域的良好生物材料。近几年在该领域的研究发展迅速,本文就其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1 BAG的作用机制
BAG可用传统的高温熔化,铸造和烧结法制得。BAG与骨的结合的基础反应是生物活性玻璃与组织液的反应或侵蚀。当将BAG浸入生理液体中时,能形成一层反应层,它是由富含钙磷的表面层和富含硅的表面下层组成的[2、3]。其过程为BAG在浸入生理液体中后,立即释放出硅离子,在其表面形成富含硅的凝胶层,此后不久,BAG释放出钙离子和磷酸根离子的同时,也从体液中吸收钙离子和磷酸根离子,又在富含硅的凝胶层之外形成富含磷酸钙的一层[4,5]。最后,磷酸钙再结晶成羟基碳酸化磷灰石(hydroxylcarbonate apatite,HCA),其在化学计量上与骨等同[4]。成骨细胞增生扩散,胶原质形成并嵌入到硅凝胶层和正在生长的HCA层 中[4],胶原质一玻璃界面强有力的结合便形成了。
2 BAG的特点
2.1 BAG的优点
2.1.1 高度生物相容性(biocompatible)、良好的止血效果及抗菌潜力,低毒性BAG表现出高度的生物相容性,在动物试验中没有观察到有害的细胞反应,仅有很小的区域发现一些多核细胞[4]。Bendall等[6]发现在1.0~10mg/ml的浓度范围内,BAG对于人类滑膜细胞有较低的细胞毒性,对人体基本无害。Oonish等[10]通过动物实验发现,在出血部位生物活性玻璃材料易于放置,不易流失,有良好的止血效果,新骨生成迅速,且为正常的骨组织。Allan等[11]在体外模型中发现45S5Bioglass 微粒有潜在的控制细菌在其表面移植生长的能力。
2.1.2骨形成迅速。除了通常所讲的骨引导作用以外,在颗粒内部及其周围也可见骨生成,甚至有学者认为BAG有骨诱导作用。近来的研究表明BAG具有骨引导和促进骨增长的特性,它能促进成骨细胞(osteogenic—cells)及其基质产物的移植,复制和分化[3,5]。Furusawa等[7]的研究表明,BAG颗粒在移植到人体7个月后,其周围有明显的新骨形成。Piattelli等[8]在兔胫骨的骨缺损中填入BAG微粒,在对照位置上,仅只有缺损周围的区域发现新骨;而在试验位置,甚至在缺损的中央,所有的BAG微粒周围都可观察到有新形成的骨。在颗粒表面成骨细胞活跃地分泌类骨质基质,表明BAG具有高度的骨传导性。
2.1.3 与骨和软组织有良好的结合性BAG能与骨发生直接的化学结合,Lovelace等[9]将45S5Bioglass和脱矿冻干骨治疗l5例重度成人牙周炎患者的牙周骨丧失,比较疗效,发现两组均有显著的牙周软硬组织改善,在统计学上无差别,说明其与人体自体骨有相似的生物学性能。
2.1.4颗粒大小均匀。
其颗粒直径约为300~355μm,颗粒的大小对BAG的生物活性非常重要,小于200 μm时,移植材料可引起炎症反应,吸收较快;大于400μm时,移植材料不能吸收,从而阻止新骨的形成。由于颗粒之间空隙和材料表面的大量微孔存在,为组织的长入和紧密结合提供了良好条件,利于血管长入,促进骨组织生长和周围软组织的结合。BG具有诱导骨形成的特性,对骨母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具有促进作用。Schepers等[12] 研究发现BG具有亲骨性,植入体内3~4个月可见新骨形成,且骨密度和硬度与正常骨组织相似,约为200-390N/mm2,有的甚至更高。当BG植入移植区后,通过表面的离子交换过程,玻璃颗粒逐渐转化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