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2015地质实习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录 第一章 引言····························1 第二章 地层····························2 第三章 岩浆岩及变质岩··················4 第四章 地质构造························5 第五章 地质发展史·····················7 第六章 结束语·························8 参考文献 附图I 金山镇地区联合地质剖面图 附图II 金山镇地区构造纲要图 第一章 引言 图区位于伏牛山金山镇地区,面积约230平方公里。 图区最高峰为北部的渚岭主峰,海拔1800米;有名的山峰还有奇峰、雨峰、孤峰、伏牛山等。从河流体系特点判断,地势为北西高南东低。 图区村镇主要分布于王庄、安村、王家庄、河北存、金山镇。所用资料为比例尺为1:100000的金山镇地质图,图区有多个断层及褶皱,有一小块花岗岩和斑岩。 本工作主要包括绘制该地区的联合地质剖面图、构造纲要图并研究构造的几何形态、组合型式、形成机制和演化进程。报告主要由本人于2015年5月完成。 第二章 地层 主要发育晚古生代以来地层,但缺失早三叠世(T1)、晚三叠世-晚侏罗世(T3-J3)和新近纪(N)等时代地层。 2.1 上古生界 主要出露了中泥盆统(D2)、上泥盆统(D3)、石炭系(C)、二叠系(P)地层,其岩性及分布特点分述如下。 中泥盆统(D2)砂岩、砾岩主要呈闭合圆状分布于图区金山镇及河北村东南部,出露面积约为2平方公里。 上泥盆统(D3)页岩、泥岩主要呈条带状分布于图区金山镇东南部及河北村东南部,出露面积约为4平方公里。 下石炭统(C1) 砂岩、砂砾岩主要呈闭合椭圆状分布于图区伏牛山东南部、奇峰—雨峰地区、渚岭地区及五里河西南部,出露面积约为21平方公里。 上石炭统(C2)粉砂岩、页岩主要呈条带状分布于图区雨峰—奇峰周边、渚岭周边、五里河西部、金山镇与河北村之间及河北村东部,出露面积约为29平方公里。 下二叠统(P1)灰岩、泥岩主要呈条带状分布于图区王庄周边、奇峰—雨峰与渚岭之间、五里河及其东北、西南部以及金山镇—王家庄一带,出露面积约32平方公里。 中二叠统(P2)砂岩主要呈条带状分布于图区王庄东北部、呈面状分布于金山镇西部、安村周边,出露面积约为34平方公里。 上二叠统(P3)灰岩、页岩主要呈条带状分布于图区桑园—孤峰一带,出露面积约为8平方公里。 2.2、中生界 主要出露了中三叠统(T2)、下白垩统(K1)及上白垩统(K2)地层,其岩性及分布特点分述如下。 中三叠统(T2)泥灰岩、灰岩主要呈条带状分布于图区五里河南部、孤峰西部及桑园东部,出露面积约为4平方公里。 下白垩统(K1)砂岩、砾岩主要呈条带状分布于图区伏牛山南部,出露面积约为3平方公里。 上白垩统(K2)粉砂岩、页岩主要呈面状分布于图区伏牛山及其周边、渚岭北部,出露面积约为14平方公里。 2.3、新生界 主要出露了古近系(E)地层。主要呈面状分布于图区伏牛山西部,出露面积约为2平方公里。 第三章 岩浆岩及变质 图区岩浆岩类型主要包括花岗岩和斑岩。前者主要位于陵庄一带,面积约为4平方公里,表现为岩株,与围岩成侵入不整合或断层不整合接触关系,侵位时间大约在中三叠世以后,下白垩世之前;后者以岩墙形式发育,见于雨峰、伏牛山和陵庄附近,面积约为1.2平方公里,与围岩成侵入接触关系,侵位时间大约在古近纪以后。 图区没有变质岩显示,但可以推知在侵入岩体或岩脉附近存在小规模接触热变质现象。 第四章 地质构造 4.1 构造层划分 如附图II所示,研究区构造层划分为D2-T2构造层、K1-E构造层,其中D2-T2构造层又划分为D2-P3亚构造层和T2亚构造层。 主要依据有,缺失上三叠统(T1),使得上二叠统(P3)及中三叠统(T2)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缺失上三叠统—上侏罗统(T3-J3),使得下白垩统(K1)与下伏地层之间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缺失新近系(N)及以上地层。 4.2 褶皱 4.2.1褶皱总体组成及特点 金山镇地区总体的组合形式为背向斜的组合,背向斜的交替出现。 4.2.2褶皱各论 f1:河北村—金山镇线性背斜褶皱:该褶皱分布于河北村至金山镇一带,核部为D2,翼部由D3、C1、C2、C3组成,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t43567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