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大学选修魏晋南8讲.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讲:“自觉”的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五)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钟嵘《诗品》的具体内容。 2、钟嵘《诗品》的基本框架与理论体系。 3、钟嵘《诗品》文学批评的基本特点。 钟嵘和《诗品》 钟嵘(约468~约518)   中国南朝文学批评家。字仲伟。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人。曾任参军、记室一类的小官。梁武帝天监十二年(513)以后,仿汉代“九品论人,七略裁士”的著作先例,写成诗歌评论专著《诗品》。以五言诗为主,全书将两汉至梁作家122人,分为上、中、下三品进行评论,故名为《诗品》。《隋书·经籍志》又称之为《诗评》。在《诗品》中,钟嵘提倡风力,反对玄言;主张音韵自然和谐,反对人为的声病说;主张“直寻”,反对用典,提出了一套比较系统的诗歌品评的标准。 《诗品》及其意义 钟嵘钟记室《诗品》,后人誉为“百代诗话之祖”。《梁书·文学传》与《南史·文学传》有传。《诗品》是钟嵘的传世孤篇。钟嵘文学批评,以《诗品》为代表,具有极鲜明的批评特色,这就是文学批评的专门化。 一、以五言诗为主 钟嵘《诗品》是汉魏六朝诗坛“五言腾踊”的产物。五言诗起源于汉代乐府民歌,至建安时代,文人五言诗蓬勃发展,作者云蒸,名家辈出。经历魏、晋、宋、齐、梁数代,五言诗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所谓“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矣” 《诗品序》 。《诗品》一书,就是钟嵘在建安以来五言诗高度繁荣昌盛的环境中撰写而成的,故其论诗专以五言为对象。这是钟嵘文学批评的一个显著特点。 首先,钟嵘在《诗品序》中论述了五言诗发展演变的历史轨迹,云: 昔《南风》之词,《卿云》之颂,厥义敻矣。夏歌曰“郁陶乎予心”,楚谣曰“名余曰正则”,虽诗体未全,然是五言之滥觞也。逮汉李陵,始著五言之目矣。古诗眇邈,人世难详,推其文体,固是炎汉之制,非衰讲之倡也。自王、扬、枚、马之徒,词赋竞爽,而吟咏靡闻。从李都尉迄班婕好,将百年间,有妇人焉,一人而已。诗人之风,顿己缺丧。东京二百载中,惟有班固《咏史》,质木无文。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都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次有攀龙托凤,自致于属车者,盖将百计。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矣。 钟嵘所述,可谓中国诗史研究中首次对五言诗的发展给予了全面概括。 其次,钟嵘最先为五言诗正名,于《诗品序》中,一反汉魏以来“宗经”的文学批评传统观念。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以四言为“正体”,而以五言为“流调”,表现一种“宗经”“尊体”的论诗倾向。钟嵘《诗品》反其道而论之,根本不涉于四言诗,专论五言诗,指出五言诗长于“指事造形,穷情写物”的文体优势,认为“五言居文辞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于流俗”。钟嵘充分看到了五言诗“会于流俗”的艺术生命力之所在,从而高扬起五言诗的艺术风范和美学精神,不愧为中国诗体由四言转变而为五言的诗体革命的积极推动者。 再次,钟嵘《诗品》正文,以实际批评的方式,全面评论了从汉魏到齐梁时代的一百二十多名五言诗人及其五言诗歌。 二、以品论诗 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以品论诗,即把分品论人的人物品藻方法用之于论诗,这是钟嵘《诗品》的一大创造发明。 《诗品》以品论诗,上、中、下三卷,所论汉魏晋宋齐梁八代五言诗人一百二十二人,分为三品:上品列于上卷,凡十二人 《古诗》按一人计算 ,古诗而外,有李陵、班姬、曹植、刘桢、王粲、阮籍、陆机、潘岳、张协、左思、谢灵运;中品列于中卷,凡三十九人,如秦嘉、曹丕、嵇康、张华、陶潜、谢眺、江淹、沈约等;下品列于下卷,凡七十二人,有班固、曹操、徐干、阮瑀、应璩、孙绰、许询等。 一是出于古代学术文化传统。《诗品序》云:“昔九品论人,七略裁士,校以宾实,诚多未值。”班固《汉书·古今人表》,以九品论人;刘歆《七略》,亦以七类分论学术流派。 钟嵘以品论诗,究其渊源,大致有两个传统: 二是来自印度佛教文化之影响。印度古典梵语诗歌多以品出之,现存最早的梵语叙事诗是佛教诗人马鸣的《佛所行赞》与《美难陀传》,其中《佛所行赞》为二十八品,《美难陀传》为十八品。印度佛典亦多为品则,佛教于公元前传人中国之后,汉译佛经如《神通游戏》《贤愚经》等,亦以“品”为第。《神通游戏》是一部早期大乘佛经,三世纪三国时代出第一译,皆以品出之 《印度古典诗学》 。受其影响,汉魏以降,以品论人、以品论学而成一种时代风尚。曹魏时,设立“九品中正制”,许多著作亦以品名之,如《海内士品》一卷 《隋书·经籍志》 、南齐谢赫《古画品录》等。钟嵘《诗品》就在这种学术文化氛围之中应运而生。 钟嵘《诗品》论诗,注重渊源流别,即四库馆臣所谓“第作者之甲乙而溯厥师承”、章学诚《文史通义》所谓“从六艺溯流别”之法。 钟嵘《诗品》之论作家的诗学渊源,大凡注重诗歌创作的三大源头:一是《国风》,认为《古诗》及曹植之诗,“其源出于《国风》”,递相师法者有刘桢、左思、陆机、谢灵运、颜延之

文档评论(0)

taotao0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