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一章 第三党及其它资产阶级派别的政治主张 第三党 概念 邓演达、谭平山简介及其活动 1927年11月1日“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1927年底“国民党左派联合办事处” 1928年春 “中华革命党” 1930年8月《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政治主张》 中央干部会 主要活动 出版刊物:半月刊;日报;文学杂志 组织建设:区干部会 军事倒蒋:黄埔革命同学会;军事委员会 1931年11月19日邓演达牺牲 “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 “农工民主党” 第三党的政治主张 关于中国社会、革命性质的认识 对于领导阶级、革命前途的认识 建国方案——平民政权:国民会议、国民革命军 平民政权的核心、同盟者、辅助者 统一、独立、自由、平等新国家 对内政策;对外政策 思想评析 反映了小资产阶级和一般劳动群众的利益和参政愿望 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 小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政党 独立的政治力量?共产主义运动?共产党? 旧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彻底失败 小资产阶级不能肩负领导革命的历史使命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特色道路 第三条道路:幻想 国民党改组派 概念 改组派的形成:1928年11月“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 改组派的政治活动 1.反对指派、圈定三全大会代表的独裁行径 警告;开除 2.联合地方军阀进行军事倒蒋 下台;出走 3.召开广州非常会议 合作 改组派的政治主张 1.恢复十三年国民党改组的精神 “唤起民众” 2.改组国民党 “ 恢复民主精神” 3.严密党的组织、森严党的纪律 “党之力量” 4.提高党的权威、实现党的专政 “军政统一”“以党治国” 阎锡山 李宗仁 张发奎 冯玉祥 唐生智 石友三 韩复榘 张学良 人 权 派 概念: 《人权与约法》----人权运动----人权派 自由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 新月派----人权派 代表人物 梁实秋(1903-1987)浙江杭州,1903年1月6日生于北京。 学名梁治华,字实秋,台湾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 1915年秋考入清华大学。开始写作。第一篇翻译小说《药商的妻》1920年9月发表于《清华周刊》。第一篇散文诗《荷水池畔》发表于1921年5月28日《晨报》。 1923年毕业後赴美留学,1926年回国任教于南京东南大学。第二年到上海编辑《时事新报》副刊《青光》,同时合编《苦茶》杂志。不久任暨南大学教授。 崇尚浪漫主义,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学习时受新人文主义者白壁德影响较深。主张在理性指引下从普遍的人性出发进行文学创作。 1930年山东大学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长。1934年应聘任北京大学研究教授兼外文系主任。1935年秋创办《自由评论》,先後主编过《世界日报》副刊《学文》和《北平晨报》副刊《文艺》。 1938年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到重庆编译馆主持翻译委员会并担任教科书编辑委员会常委,年底开始编辑《中央日报》副刊《平明》。抗战胜利後回北平任师大英语系教授。1949年任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兼系主任,文学院长。1961年起专任英语研究所教授。1987年11月3日病逝于台北。 40岁以後著力较多的是散文和翻译。代表作《雅舍小品》从1949年起20多年共出4辑。30年代开始翻译莎士比亚作品,持续40载,到1970年完成了全集的翻译,计剧本37册,诗3册。晚年用7年时间完成百万言著作《英国文学史》。 罗隆基: 1898~1965 ,江西省安福人,字努生,中国民主同盟创始人之一,也是最终没有得到正式平反的六名右派之一。 1898年8月14日出生于安福县枫田镇车田村一个书香世家。出生这天,产妇床上的蚊帐后面出现一条大蛇。“蛇者,龙也。此时龙仔出现,乃吉祥之兆也,此生来日必有将相之份。” 父亲罗念祖是清末秀才,饱读诗书,潜心教育,颇有名气。1903年他在吉安开馆,收到四个学生,进行重点教化。除儿子罗隆基外,刘峙(国民党河南省主席,二级上将);罗家衡,后留学日本,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法学家。李畴福,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的县长,解放后又被选为安福县的副县长,人称“三朝元老”。 1913年罗隆基以第一名成绩考进了北京清华学校。成绩出类拔萃,思想也相当活跃,擅长演讲,喜欢发表政见,立论独特,文笔犀利,显露着反传统精神。常以笔名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并且把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全文抄写张贴于学校走廊上,为此而受到学校的警告。由此得出“罗疯子”的外号。 1919年5月4日,清华学校建校八周年纪念日,罗隆基号召与各学校一起行动。在“五四”运动中,当先锋,打头阵,到处演讲作报告,鼓动同学们上街游行,积极支援其他学校的斗争,不仅成了清华学校的运动闯将,还被选为“北京中等以上学生联合会”的执行委员兼宣传干事长。 因在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