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外国文化与人口 文化差异(婚俗、宗教)对人口发展影响很大。 1、婚俗对出生率的影响 (1)初婚年龄的大小 初婚年龄偏低,出生率高,加速人口的增长。晚婚能够延长世代的间隔,会降低出生率。 (2)婚姻的稳定程度: 离婚率与人口出生率呈负相关的关系。 离婚率越高,人口出生率越低;离婚率越低,人口出生率越高。 宗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产物,对人口再生产的影响巨大。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宗教是佛教,一向鼓吹出家遁世、轻生乐死、厌弃生育,对人口再生产的态度十分消极。。喇嘛教对人口再生产则有消极影响。曾有学者指出:新中国成立前“蒙古地区极力推崇和倡喇嘛教,使蒙古族近半数的男性人口成为不事生产和生育的喇嘛,这是蒙古族人口得不到发展的重要原因。” 西藏、青海的情况也完全类似。很显然,这种状态对人口再生产是极其不利的,许多人家往往传不到三四代就绝了户,民族也处在慢性自杀式的萎缩状态中。 伊斯兰教一向对生育持鼓励态度,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出生率仍较高 中国过去婚龄一向较低,早婚成俗。这首先是由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人的寿命短所决定的,它要求下一代人尽早进入生育周期,以增加劳动力,并确保宗祀延续。所以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早婚早育。早在春秋时代,越王勾践就规定凡男20、女17岁不婚者,罪及父母。汉惠帝规定女15岁以上不嫁者,“五算”,即按5倍收取人头税,这已形同逼嫁了。北周武帝曾诏示天下:男年15,女年13以上,所在军民以时嫁娶。这大概是中国历代最低的法定婚龄了。明、清两代的法定婚龄是男16岁,女14岁。国民党政府则规定为男18岁,女16岁。但因未采用实足年龄,所以实际婚龄要更低一些。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1950年颁布的《婚姻法》中规定最低婚龄为男20足岁,女18足岁,比过去提高了不少,从当时来看也是适当的。1980年颁布的新《婚姻法》又把最低婚龄规定为男22足岁,女20足岁,在世界各国中属最高之列, 1、下列叙述属于文化范畴的是( ) A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显著 B日本多火山、地震 C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D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下列事物或现象不属于文化范畴的是( ) A陕北民歌 B我国制造的“神舟号”飞船 C山东蓬莱附近海域出现的海市蜃楼 D“三北”防护林 3、我国传统农业社会里,牧民的居住观点是() A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B 安土重迁 C 逐水而迁 D 四海为家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世界文化发展到今天,人们的婚育观念已基本相同了 B 德国人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所以人口增长率较低,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C 婚姻关系的不稳定使人口出生率居高不下 D 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一般不反对人口的增殖 Page ? * 活动1: 阅读卡片:陕西乾隆《雒南县志》说的“婚姻必择同乡”,指的就是客民间的婚姻关系。 “嫁娶不越境” 阅读卡片:“小时候妈妈就嫌我筷子拿得太高,会嫁得远。”文兰说,但远到近千公里却超出了她和她父母的想像。这个曾经认为自己走不出县城的江西姑娘,如今却过长江、跨黄河地嫁到了河北。 千里姻缘一线牵 地域不再是择偶的重要因素 ? ???? “现在地域不但不是限制,有时甚至是一种优势。”在媒体工作的朱小姐说,“这样可以带着下一代了解不同地域的民俗风情。”不仅如此,有关专家还表示,择偶半径的扩大有利于推动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 通婚半径的扩大,为什么能够提高人口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 Page ? * 巩固提高 1.婚俗中影响出生率的内容包括 ( ) ① 初婚年龄的大小 ② 婚嫁形式 ③ 婚姻的稳定程度 ④父母之约,媒妁之言 A ① ② B ② ③ C ③ ④ D ① ③ D 2.形成多育多子的传统生育观的根源是 ( ) A.“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 B.劳动力的增殖能增加家庭财富 C.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C Page ? * 探究思考: 活动2: 分析”亲上加亲、女嫁不出村”对人口的 影响。 不利于优生优育 活动3: 婚姻地域范围的扩大,为什么能够提高人口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 遗传基因 生活环境 Page ? * 具体来说,我国传统人口文化中被逐渐革除的陋习和发扬光大的文化有哪些?分别有何积极意义? Page ? * 变化人口文化 逐渐革除 的陋习 发扬光大 的文化 积极意义 婚俗制度 生育 职业选择 人口流动 早婚早育 晚婚晚育 推迟生育年龄,缩短生育时间,降低出生率,减轻人口压力 多子多福多育多子重男轻女 只生一个好男女都一样少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