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大学选修中国史学史·序论.ppt

  1.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史学史·序论 第一节 史学史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一、历史 (一)历 厤 厯 曆 暦 歴 歷=厂〔山崖〕+禾〔年〕+止〔趾,足迹〕=经历、过去 (二)史 1.史 2.中 (1)写史态度—中正—许慎 《说文》:“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 (2)簿书—江永 “凡官府簿书谓之中,故诸官言治中、受中,小司冠断庶民狱之中,皆谓簿书,犹今案卷也。故掌文书者谓之史。” (3)笔—高亨 (三)“史”义演变 1.记录者 《细说汉字》云:指管理狩猎或记录猎获物的人。后来引申为记录国家大事的人叫“史官”。 2.官名〔泛称,传说时代、夏、商〕 许多文武官都称史 。 3.史官〔专称〕 西周:“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春秋:“董狐,古之良史也”。 4.历史记载 春秋:“史之阙文”。 战国:“其文则史”。 5.史书〔始自东汉〕 (四)史书称谓的演变 1.书〔最早,终于北宋〕 《尚书》 —《太史公书》-《汉书》-《宋书》-《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周书》—《隋书》—《晋书》—新旧《唐书》 2.纪 《史记·秦始皇本纪》云:秦纪 3.春秋 墨子云:吾见百国春秋 4.梼杌 楚国称史为梼杌。 5.志 6.史 《小史》 〔东汉,刘若,最早〕—《通史》 〔梁武帝〕—《梁史》〔许享〕—《南史》与《北史》 〔李延寿〕—史〔通称,五代后〕 (五)历史 1.历与史的分离 历史非合成词,历是经历、经过;史是史官。清朝万斯同写《历代史表》非历史年表。 2.历与史的连用 《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注引《吴书》,吴使赵咨向曹操称颂孙权云:“吴王浮江万艘,带甲百万,任贤使能,志存经略,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籍采奇异,不效书生寻章摘句而已。” 〔最早〕 历史仅指对过去事实的记载,为偏正结构的名词词组。 3.“历史”的引进 清末设学堂,出现历史课,“历史”之词从日本引来。1860年,福泽谕吉用中文“历史”一词翻译西方概念中的history。其后,黄遵宪(1889年)、梁启超(1896年)将“历史”一词介绍到中国来,并作为固定的词汇普遍使用。 4.“历史”概念的探索 〔英国〕卡尔,《What is History? 》 5.“历史”的定义 (1)客观历史 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 。 (2)主观历史〔即历史学〕 指人们记载和编写的历史。 (3)历史科学 指马克思主义历史学。 二、史学、史学史、史学意识 (一)史学 1.起源 早。殷商甲骨文中就已有历史记载。 2.“史学”名词的出现 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十六国时后赵石勒设“史学祭酒”,是掌管历史的官。“祭酒”,本义指老者、长者,转意为功高者。“史学祭酒”即史官中的领头人物。 3.“史学”的发展 南朝时刘宋义帝在政府设了四学“儒、玄、史、文”,史学由著名史学家何承天主管,后来四学改为四科。唐初,史学成为科举考试的科目,中唐,史学成为科举取士的名目。 4.“史学”的含义 史学是怎样研究历史的学问。 (二)史学史 1.含义 史学史是史学发展的历史。 2.萌芽与发展 班彪〔最早研究历史著作〕 刘勰 刘知已 郑樵 章学诚 3.史学史〔学科〕的独立 时间:19世纪20年代 奠基人:梁启超 代表作:(1)《中国历史研究法》〔1922年〕之《过去之中国史学界》一章 ,概括论述了中国古代史学从起源到清代二千年来的发展轨迹,是近现代最早系统论述中国史学史的专文。(2)《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 〔1926—1927年 〕之《史学史的做法》一节专讲怎样作史学史,探讨了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等问题,认为中国史学史应注意四方面问题:史官、史家、史学的成立及发展、最近史学的发展趋势。 (三)史学史意识 1.产生 班彪《史记后传》中曾“斟酌前史而讥正得失”,论述到《诗经》、《尚书》、《春秋》、《左传》、《世本》、《战国策》、《太史公书》等历代史书。得出结论:“若《左氏》、《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太史公书》,今之所以知古,后之所以观前,圣人之耳目也”。(《后汉书·班彪列传》) 2.发展 (1)刘勰 作《文心雕龙·史传》,简述了先秦、秦汉、三国两晋时期的历史撰述,讨论了历史撰述与政治的关系,分析了史书体裁的创建与演变,提出了撰史的“实录”精神和“信史”原则以及史家的博识和文采。 (2)刘知几 唐代著名史学理论家刘知几在《史通》中首次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史学发展的历史,分析和研究了史书的体例和编纂的方法,史学史意识更加强烈和自觉。 (3)王钦若 北宋王钦若等编纂的大型类书《册府元龟》“国史部总序”实际上是一部关于历代修史制度的论纲。 (4)郑樵 南宋郑樵的《通志·总序》是一篇关于史学评论的重要论文。 (5)高似孙 南宋高似孙的《史略》是

文档评论(0)

taotao0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