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院门诊大、住院部大厅、中药房环境形象建设范例.doc

中医医院门诊大、住院部大厅、中药房环境形象建设范例.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医院门诊大、住院部大厅、中药房环境形象建设范例

中医医院门诊大厅、住院部大厅、中药房环境形象建设范例 一、目的意义 (一) 满足中医医院功能定位的需要,做到环境舒适,流程合理。让每一位患者及家属都能在整洁、宽敞、明亮、舒适、便捷的环境下,咨询、挂号、交费、候诊、候药、入院。 (二) 满足中医医院的整体形象定位需要,突出中医药元素,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让患者及家属在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中,切实感受到独特的中医药服务。 (三) 满足门诊大厅、住院部大厅、中药房区域功能定位需要,将中医药文化与医院区域功能定位相结合,突出中医药知识的宣传,使患者及家属能够得到与中医药相关的文化体验和知识收获。 (四) 满足工作人员中医药思维定位需要,通过中医药文化环境形象的策划建设,充分发挥环境对人的思维和行为的影响及作用,让置身其中的工作人员自觉运用中医药思维,自觉遵循中医药行为规范的要求。 二、设计原则 (一) 坚持全院统筹规划,与医院各区域的总体功能相适应,与区域建筑外观特点相结合。 (二) 注重通俗易懂,直观简约,学术与科普统一;注重大众审美需求,做到艺术与实用的统一。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注意地域特点和民族特点,充分体现医院的个性。 (三) 布局以患者及家属便捷为原则,并充分考虑空间与舒适性,装修色调突出宁静、温馨的感觉。 三、表现形式、内容、载体 (一) 表现形式:宣传栏、墙报、展架、展室、视频系统、指示标牌等各种设施。 (二) 表现内容:中医药起源、中药常识、药材展示、养生保健方法、医学典故、名医名家介绍、医德格言、就诊指南等。 (三) 表现载体:书法、国画、摄影、木(竹)刻、雕塑、实物、实景等。 四、门诊大厅环境形象建设范例 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候诊区 空间宽敞、明亮的门诊大厅,座椅舒适,地面防滑。座椅周围有绿色植物。总体色调淡雅素洁、温馨舒适。总体设计风格、色调与周围环境和谐。 五、住院部大厅环境形象建设范例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住院部大厅。装饰风格贴近自然,和谐统一,美观大方。装饰材料采用自然材质,地面和墙壁采用大理石,各区域用木、瓦等中国传统建筑材料装饰。大厅横柱上用传统技法描绘葫芦等图案及中医药历史、人物等。 住院手续办理窗口 大堂室内花园(中药标本展示区) 电梯厅 探视休息区 六、中药房和候药区环境形象建设范例 候药大厅的整体环境:色调与室内整体环境协调,利用回廊空间设计了宣传本草文化的本草演义廊,用故事的形式还原中草药的发展史。在候药大厅的数字标牌上滚动播放浮雕介绍。 本草演义回廊浮雕介绍 本草演义回廊用浮雕的形式浓缩了中药发展历史,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再现了本草发展的六个重要历史时期。 第一部分 远古至先秦时期 图1 神农尝百草 炎帝神农氏,是我国上古时代杰出的部落首领,农耕文化的创始人。几千年来,炎帝神农氏与黄帝轩辕氏一道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受到普天下炎黄子孙的世代钦敬。一远古老人,右手将草药放到口中咀嚼,是一幅栩栩如生的炎帝遍尝百草图。之后的第二部本草名著,它奠定了我国大型骨干本草编写的雏形(见图4)。 图5 《雷公炮炙论》 南朝刘宋(420~479年)时期雷敩著《雷公炮炙论》,叙述药物通过适宜的炮制,可以提高药效,减轻毒性或烈性,系统总结了药物的加工炮制技术,收录了300种药物的炮制方法,后世所称炮制十七法,渊源于此。该书是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见图5)。 制药化学,随着炼丹术的盛行,其发展引人注目。东晋炼丹家葛洪所著《抱朴子》对炼丹的方法与所取得的成果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对硫、铅、雄黄、丹砂、硝石作了认真的研究,不仅展示了许多化学反应,也介绍了烧灼、升华、结晶、蒸馏、水浴等操作技术。陶弘景也精通炼丹术,并有许多专著。有许多炼丹术的成果反映在本草学中,一些药物如铅膏药、丹药来源于炼丹术(见图6)。 图6 《抱朴子》 第三部分 唐宋时期 唐宋时期,中药学发展有两个特点:一是政府参与,颁行了《新修本草》等官修本草和建立了国家药局;二是重视药学资料的整理研究,出现了文献巨著《证类本草》。 图7 《新修本草》 《新修本草》是由政府组织编辑颁行,为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由长孙无忌、李勣领衔编修,由苏敬实际负责23人参加编纂完成。共54卷,载药844种,分玉石、草、木、虫鱼、果、菜、米等9类,记述药物的性味、主治功用及产地、采制等内容。书中增加了药物图谱,并附以文字说明,这种图文对照的方法,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的先例。反映了唐代药学的高度成就,对中外后世药学的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见图7)。 宋代(公元973~974年,宋开宝6~7年)刘翰、马志等编撰的《开宝本草》,掌禹锡、林忆等编撰的《嘉祐补注本草》,苏颂编撰的《图经本草》,王继先、高绍功等编撰的《绍兴本草》,均为著名的官修本草(见图8)。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文档评论(0)

hai19560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