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个人所得税的计税方法
个 人 所 得 税 知 识 讲 座 林纪斌 2014. 11. 个人所得税讲座的主要内容 (介绍四个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个人所得税税制介绍 第二部分:个人所得税的计税方法 第三部分: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第四部分:个人所得税的若干具体问题 第一部分: 个人所得税税制介绍 一、个人所得税的概念和基本要素 纳税人:居民纳税人;非居民纳税人 征税对象:税目—个人所得税有11个税目 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比例税率 第一部分: 个人所得税税制介绍 案例1: 英国的布朗先生因2013年1月1日来华工作,直至 2013年12月31日。在这段时间内,他因出差和休假先 后两次离开中国,时间分别为20天和25天。那么,布 朗先生是否为非居民纳税人? 第一部分: 个人所得税税制介绍 二、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 分类税制:个人所得区分项目,分别设计税率; 综合税制:以家庭为主体,收入扣除各类费用,再 按累进税率计税; 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税制:主要所得综合征税,临时 性所得按分类项目征税, 以家庭为单位申报纳税 。 第一部分: 个人所得税税制介绍 三、新中国个人所得税制的发展历程 198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1993年: 《个人所得税法》第一次修正; 1999年: 《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次修正; 2005年: 《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次修正; 2007年6月: 《个人所得税法》 第四次修正; 2007年12月:《个人所得税法》第五次修正; 2011年6月: 《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次修正。 第二部分: 个人所得税的计税方法 一、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计税方法 (一)一般工薪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全月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或=(每月收入额-3500或4800元)×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第二部分: 个人所得税的计税方法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含税)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1500元的 3 0 2 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10 105 3 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20 555 4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25 1005 5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30 2755 6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5505 7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45 13505 (注:本表所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扣除“三险一金”和减除费用3500元以及附加减除费用后的余额。) 第二部分: 个人所得税的计税方法 案例2: 王先生2013年9月取得工资7000元,当月应交多少个人所得税? 王先生9月应纳税额为: 1500X3%+2000X10%=45+200=245(元) 或者:(7000-3500)X10%-105=245(元) 第二部分: 个人所得税的计税方法 一、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计税方法 (二)单位为个人负担税款的计算 全额负担税款: 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费用扣除标 准-速算扣除数)÷(1-税率) 第二部分: 个人所得税的计税方法 一、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计税方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内蒙古鄂尔多斯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大路产业园)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docx VIP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夏天里的成长》课件.pptx
- 山西省2020年中考数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与解析).pdf VIP
- 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及参考答案.pdf VIP
- 精品解析: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VIP
- 离婚协议书标准版下载[汇编].pdf
- 2023年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自然资源局遴选劳务派遣人员69人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docx
- 消融电极产品技术要求模板.docx
- YBT 6016-2022球墨铸铁管绿色工厂评价要求.pdf
- “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的问题及策略.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