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什么是脉学诊断呢?脉学诊断,简单地说就是通过诊脉感知病人发出的信息,再通过获得的信息结合中医理论分析病人的整体情况。 脉学诊断系属于中医望、闻、问、切之切诊的主要内容,脉学诊断较之望、闻、问诊断具有直接性,可以排除望、闻诊的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亦可排除问诊当中患者主观方面的误导。所以,脉学诊断具有完善望、闻、问诊的作用。 中医临床的基本思想——治病必求于本。诊脉也必须基于追求疾病的本源、本质,见微知著,朝着大方向、整体观分析,收集资料进行对具体问题辨证论治。 脉学诊断其实就是局部与整体的认识观。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局部不能代表整体,但通过局部可以认识整体,因为它们是一体,是见微而知著的关系。 认识整体是一种智慧,因为认识整体须要多角度收集资料,综合分析后得出的结论。而获得整体观认识后,落实到具体问题时,则必须通过辨证、鉴别等。 针灸选穴原则: 1.相应脏腑——通过辨证; 2.相应经络——根据症状、部位选取; 3.相应部位——局部经穴、阿是穴及神经节点。 脉道出现勉强而见弦,如弓弦之弹手。出现弦脉一是因为气虚(动力不足)而出现脉道勉强,另外则是因为气滞,气滞而出现的假象的勉强。 如何鉴别气虚和气滞所出现的弦脉。 第一,要结合望闻问三诊收集的资料;第二,气虚之弦脉,弦而无力非常勉强的跳动,或伴有迟脉、紧脉,另外左关脉呈现倒脉(常脉自尺及寸,近心侧向远心侧,倒脉则反,应指自寸而尺);气滞之弦脉,经络气滞多弦而有力或伴有实脉,肝郁气滞则左关脉独大而弦。 针灸选穴:命门、肾俞(艾条灸法每穴十分钟,艾柱隔姜灸法每穴各灸9壮);气海、关元、中脘、足三里、三阴交(得气后起针,艾条灸法每穴十分钟,艾柱隔姜灸法每穴各灸9壮)。 亦可结合采用二分养生灸法,即春分日针气海得气后起针,灸180壮;秋分日针关元得气后起针,灸180壮。 体能恢复后结合针灸治疗。 选穴参考:百会、中脘、关元、足三里(补法)、五脏背俞与五脏募穴交替运用(平补平泻)、患侧上肢肩髃、曲池、阿是穴(平补平泻)、患侧下肢环跳、风市、阳陵泉、阿是穴(平补平泻)。 针灸取穴:肝俞透胆俞(补法)、肾俞、命门(补法、起针后艾条灸灸三分钟,艾柱灸灸三壮)、大肠俞(泻法)、曲泉、阴谷(补法)、阳陵泉(泻法)、足三里(泻法)、太冲(补法)、行间(泻法)。 针灸取穴:肝俞、肾俞、曲泉、阴谷、太溪、太冲(补法)、阳陵泉(泻法)、腰俞、腰阳关(补法)、腰部夹脊穴、阿是穴(平补平泻) 心脉按之塌陷,心气不足证,常用针灸取穴心俞、神门(补法);如兼见左关弦,可用加膻中透鸠尾鸠尾透膻中、阳陵泉(泻法);如兼见整体脉弦大而实,可前两法结合;兼见右寸不浮时,可用百会、心俞、脾俞(补法)、内关(先泻后补)、三阴交(补法);兼见左关沉弱时,可用曲泉(补法)、阳陵泉(泻法)。 右关之脉弦大或略实,是肝之疏泄滞于脾胃,针灸取穴用阳陵泉、足三里(泻法)、合谷(补法)。右关之脉细涩或弦涩,为气血瘀滞于胃脘,如兼见胃胀及泛酸,可取足三里(先泻后补)、合谷(补法)内关、中脘、下脘(平补平泻)、隐白(平补平泻,灸三壮)。右关之脉虚兼见右尺沉弱,为脾肾阳虚之脉,可用脾俞、肾俞、命门、隐白、中脘、关元、复溜(补法、灸五壮)。 右寸之脉指下空空塌陷,为肺气不足,针灸取穴中脘、隐白(补法、灸五壮)、太渊(补法);如兼见心气不足,可用百会、心俞、脾俞(补法)、内关(先泻后补);右寸之脉浮大而软、或指下空空塌陷,兼见肾脉不足,此肺金不能生肾水之脉,可用太渊、太溪(补法),肺肾相生。 两尺脉皆沉弱,为肾阴阳皆虚,用金匮肾气合生脉饮剂或李可肾四味加味;左尺脉沉弱,为肾阴虚,用六味地黄合生脉饮剂;右尺脉沉弱,为肾阳虚,宜辨证用温补肾阳之品;左右尺脉沉实同左右尺脉沉弱。 两尺脉皆沉弱,为肾阴阳皆虚,伴有咽干、反复咽喉肿痛者,针灸取穴鱼际(泻法)、太渊、太溪(补法);左尺脉沉弱,为肾阴虚,内关(先泻后补)、太溪、三阴交(补法);右尺脉沉弱,为肾阳虚,用肾俞、命门、复溜(补法、灸三壮);左右尺脉沉实同左右尺脉沉弱。 中医理论是以五脏为中心作为核心理论,并把五脏分为以五脏为中心的五大系统。脉学就是因为有以五脏为中心的五大系统这 一 核 心理论,所以脉学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而不是简单的经验积累。 人体分为 五 个层 次,涵 盖了人体的全部,脉学 遵 循五脏为中心的五大系统五层次理论。即:肺的层次“循皮毛”;心的层次“循血脉”;脾胃 的层次“循肌肉”;肝的层次“循筋”;肾的层次“循骨”。 肝脉:肝脉本部出于左关,肝脏的精气循筋而行,持脉指法必按至筋上,方可查知肝脏之精气盛衰。肝之气,软而弱,其脉当如按柳条之软,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