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惠安一中历史会复习提纲(历史必修Ⅱ).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惠安一中历史会复习提纲(历史必修Ⅱ)

惠安一中2010年历史会考复习提纲(历史必修Ⅱ)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古代中国农业经济:p课本1-5页 考纲要求:了解铁农具的应用、牛耕的发展,了解都江堰的史实,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铁农具的应用: ⑴商周农具以木、石、骨、蚌等、有少量青铜农具 ⑵春秋战国,铁农具逐渐使用,并占主导地位 2.牛耕的发展: ⑴春秋战国时期农用动力方面的革命:牛耕的出现 ⑵汉代的发展:汉代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法,东汉某些地区已出现一牛挽犁(一牛一犁耕法) ⑶唐代:曲辕犁(江东一带)出现,标志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3.水利的兴修:都江堰 战国时秦国李冰父子,修建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20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功效,现在都江堰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⑴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辅的特点。(形成北粟南稻的农业生产格局。) ⑵以家庭(个体经营)为生产基本单位(即男耕女织),具有分散性、孤立性的特点。 ⑶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具有封闭性(即小农经济) ⑷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铁犁牛耕一直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⑸以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导的土地私有制。 二、古代中国手工业 考纲要求:列举汉、唐丝织,商、春秋、汉冶金,唐、宋、明、清时期陶瓷等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1、丝织业:p课本16-17页 ⑴汉代: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丝绸之路”形成,对中西文明交流影响深远,中国被称为“丝国”。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自然史》中说:“中国或称赛里斯,在希腊古语里意思是丝。”代表:汉代素纱裨衣 ⑵唐代:出现缂丝技艺,纺织品主要供上层社会消费。 ⑶明清:在纺织业部门首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苏州、杭州是中心 2、冶金业:p课本15-16页 ⑴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艺已相当成熟,是青铜时代的繁荣时期 (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 ⑵春秋时期:铁器时代的到来(春秋冶铁技术的进步: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炼钢技术。意义:促进了铁器的普及,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⑶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做燃料,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3、陶瓷业:p课本17-18页 ⑴唐代:制瓷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越窑青瓷,邢窑白瓷),瓷器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天下无贵贱通行之)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名句赞美的是越窑青瓷 “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赞扬的是大邑的白瓷。 至迟从唐代起,瓷器开始大量出口,大量销往亚、非、欧地区。瓷器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唐代著名陶器:唐三彩 ⑵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全国出现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 ⑶元代: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⑷明清时期:创造出更丰富多彩的制瓷工艺,瓷器与丝绸一起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清代粉彩开光花尊);“工官”制度是汉代以后国家控制和管理手工业的主要制度。 4、古代手工业的特点: ⑴.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⑶ 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⑵.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与工场手工业出现。 ⑷.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私营手工业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因素。 ⑸.经济重心南移与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 ⑹.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但手工业的发展受到农业生产制约。 ⑺.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 三、古代中国商业 考纲要求:列举春秋战国、唐、宋、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我国古代市场与城市发展的史实。 1、商业的发展:p课本21页 ⑴春秋战国:出现很多以私人资本经商的大商人;私商突破官府的限制,成为自由商人;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主体;各国纷纷铸造货币,黄金白银也开始用为货币;随着商业的繁荣,形成了许多著名都会。 ⑵唐:政治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商业贸易蓬勃发展起来,商旅往来频繁;长安、洛阳、扬州等成为国际大都会。波斯商人往来经商频繁,陆上海上丝绸之路都呈现出繁荣景象。 ⑶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海外商贸发展迅速,产品远销国外。 ⑷明清: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白银在流通中广泛使用,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晋商和徽商势力最为强大)。 2、城市与“市”(市场)的发展:p课本21-23页 (1)唐代长安: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 ①布局整齐,经营商业的“市”严格规定在东西两“市”, “市”与“坊”界限分明 ②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商业交易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 ③县城以下,禁止设市 ④出现夜市 (2)宋代卞京

文档评论(0)

ain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