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给排水系统未来发展
我国给排水系统的未来发展
摘要:城市的给水、排水处理设施是保障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针对城市给排水系统结合国外的给排水系统的现状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给排水系统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和措施,指出了城市给排水系统必须提高的规划设计水平和管理能力,并指出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给排水 现状 存在问题 措施办法 发展趋势
前言:水是生命重要组成部分,以三种形态存在于我们的世界。人类社会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发展使得给排水系统工程技术不断提高。城市给排水系统主要有三个方面: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建筑给排水。1、给水工程主要是指和自来水公司有关的一些事宜,如自来水厂的设计、施工、给水管道、泵房、滤池、沉淀池等。2、排水工程分两个方面:一是市政排水,即和排水管道有关。二是水处理,目前发展趋势比较好,主要是污水处理厂和回用水处理。3、建筑给排水,即建筑内的给排水及消防管道。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方,人均只有2300方。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经流和散步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方。人均可利用的水资源量为900方,并且分布极不均衡。中国虽然早已把水资源保护列为基本国策,但20年来水环境质量在总体上非但没有改善反而继续恶化,50%的城市水源受到污染,已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并制约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使原来紧缺的城市水资源更是雪上加霜。
“ 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100多年前雨果的这句名言在当下仍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街道成河、汽车没顶、交通堵塞、人员伤亡……内涝似乎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遭遇强降雨的普遍状态。据统计,近年来随着极端天气的频发,我国62%的城市发生过城市内涝。内涝灾害超过3次以上的城市有137个。发生内涝的城市中最大的积水深度超过50厘米的占74.6%,积水深度超过15厘米的多达90%。“到市区看海”是近来流行于网络的冷幽默。
室内渗水、屋顶漏水、消防管网没有水……这些现象每位城市居民都经历过。墙面被渗泡,室内可划水等问题折磨我国大多数城市居住者。
目前世界著名的跨国水务公司纷纷来华投资供水设施建设、供水管网改造和污水处理工程,并带来了先进的管理办法。截止目前已有总额超过10亿美元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随着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有20多个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领域引进外资,外商在中国水务市场的投资呈现向西部扩张的趋势[1]。
在我国强力推进城镇化进程的今天,城镇的给排水系统建设时城镇经济发展,人们安居乐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的给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水平和管理能力的提高时何等重要。本文就给排水在国外和国内的发展概况作一个简单的概述,并提出我国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对我国城市给排水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简要分析。
一、国外的发展概论
1.1.第一阶段是创建阶段
十九世纪中期西方国家先后发展了现代城市给排水系统。英国早期的排水工艺只是建造管渠工程,将污水废水及雨水直排水体。到1911年德国已建成70个污水厂,在其后的半个世纪里城市排水系统的发展较为缓慢,例如,1957年西德的家庭污水入网率仅为50%;1961年日本东京仅为21.2%。
1.2.第二阶段是发展和治理阶段
六、七十年代开始,西方国家投放大量财力铺设污水管道、建设处理厂,提高污水的收集率和处理率,并对工业污水、污水厂尾水的排放作了严格的控制(又称“点源”治理。)例如1979年东京污水入网率达到70%;1987年前西德污水的入网率已达95%,处理率达到86.5%,城市居民人均污水管长达4m。然而城市水环境的质量仍然不尽人意,研究中发现传统的给排水观念造成人们长期以来认为,合流灌渠内的污水被暴雨水稀释(稀释比约1:5-1:7)、溢流后不会再危害水体,事实上并非如此。1960~1962年在英国北安普敦的调查发现,暴雨之初,原沉淀在合流灌渠内的污泥被大量冲起,并经溢流井溢入水体即所谓的“第一次冲刷”。此后,人们提高了溢流井内的堰顶高程以减少溢流量,但这样作又增加了管渠内沉积物,一旦被更大暴雨冲起、挟入溢流,进入水体仍然造成污染。
1.3.第三阶段是暴雨雨水的管理阶段
为了进一步改善城市水体的水质,自七十年代起都在致力于此项工作。首先是对雨污混合污水在溢流前进行调节、处理及处置,使之溢流后对水体的水质影响在控制的目标之内。例如美国一些州,要求混合污水在溢流之前就地作一级处理,并对每个溢流口因超载而未加处理的混合污水溢流次数加以限制(如华盛顿州每个溢流口每年1次,旧金山市为4次);其次是对污染严重地区雨水径流的排放作了更严格的要求,如工业区、高速公路、机场等处的暴雨雨水要经过沉淀、撇油等处理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