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对“康乾盛世评判标准的几点思考
我对“康乾盛世”的几点思考
[摘要]目前,学术界对于“康乾盛世”的研究主要围绕两个主题展开,一个是时间范畴的问题,包括“康乾盛世”说的起源及其历史分期;另一个则是内容方面的问题,包括对“康乾盛世”兴衰原因的分析、潜伏危机的反思、影响和评价等。本文对“康乾盛世”的学术研究史做了简要的梳理和回顾,并结合姚念慈先生的《“康乾盛世”与历史意义的采择》一文,阐释了自己对“盛世”评判标准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康乾盛世 华夷之辨 大一统 姚念慈 李治亭
一、“康乾盛世”研究的现状
目前,学术界对于“康乾盛世”的研究主要围绕两个主题展开,一个是时间范畴的问题,包括“康乾盛世”说的起源及其历史分期;另一个则是内容方面的问题,包括对“康乾盛世”兴衰原因的分析、潜伏危机的反思、影响和评价等。本文试对“康乾盛世”的学术研究史做简要的梳理和回顾,如有挂一漏万之处,还望方家批评斧正。
关于“康乾盛世”说的渊源,刘焕性先生曾在《“康乾盛世”之说的由来》一文中做了详细的考证,其言:“‘康熙盛世’之说并不是今日史学界凭空构造出来的说法,而是对以往既有之“康乾盛世”说的一种批判性采用。”“可以说当今中西方史学界,对于‘康乾盛世’之说基本上是认同的,问题只在于对如何认识‘康乾盛世’和其存在的时间的界限上有着差异。”①而李尚英先生则对“康乾盛世”的历史分期及其与“乾嘉盛世”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在肯定清史专家许曾重先生观点正确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康熙二十三年(1684)开其端,至嘉庆十八年(1813)终其止,前后历经140年之久”,并将“康乾盛世”分为四期,即清朝由乱入治,始成盛世时期(康熙二十三年~康熙四十七年);盛世由停滞走向发展时期(康熙四十七年~乾隆十六年);盛世达到顶峰时期(乾隆十六年~乾隆六十年);盛世由盛转衰时期(乾隆六十年~嘉庆十八年)。②
时下,关于“康乾盛世”形成原因的探讨,论者多强调是康、雍、乾三帝正确治国之策的作用。然,辽宁省社科院的陈涴女生进一步阐明,“康乾盛世的出现是明末清初社会历史发展的自然结果与康、雍、乾三帝实行的正确治国方策相结合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她将盛世出现的原因具体归结为以下三点:其一,“在明、清交替之际的长期动乱之后,人心思治是康乾盛世出现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其二,“历史为康雍乾盛世的出现准备好了必要的条件。”其三,“康雍乾三代英主正确的治国思想和方针政策是盛世出现的必要因素。”③这是对此前学者研究成果的肯定和有益补充。
与此同时,一些学者却没有这样乐观,他们对“康乾盛世”所呈现出的繁荣景象并不那么热衷,反而对其背后所潜藏的危机予以深切的关注和无情的揭露。有的学者甚至借助外国公使马戛尔尼看中国的独特视角,毫不留情地戳穿了“盛世”的神话。借他人之口,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他们恒久不变的体制并不能证明他们的优越”,“任何进步在那里都无法实现”,人们“生活在最为卑鄙的暴政之下,生活在怕挨竹板的恐惧之中”,“他们给妇女裹脚,残杀婴儿”,“他们胆怯,肮脏而且残酷”,所以无可避免地“最终将重新堕落到野蛮和贫困的状态”。④此外,法国学者佩雷菲特曾言:“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期间没有沉没。它那巨大的躯壳使周围的邻国见了害怕。假如来了个无能之辈掌舵,那船上的纪律与安全就都完了。”⑤足见当时“盛世”背面的败亡之兆。
在此,需要明确说明的一点是,以上所述种种皆是建立在承认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康乾盛世”的基础之上的。然而,学术界对此也有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不同意清朝有过“盛世”,具体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认为称“盛世”是对清朝不恰当的过度赞美,带有强烈的褒美色彩,另一说则认为如果针对明末“乱世”而言,称康乾为“盛世”也未尝不可。但经过仔细推敲便不难发现,其实则也不承认“盛世”的存在。此外,更有学者对“盛世”这个词汇提出疑义,认为其带有鲜明的封建色彩,不宜采用。凡此种种,各持一端。
针对以上种种质疑,李治亭先生在肯定清朝存在“盛世”的前提下,撰《“康乾盛世”解读》一文就“盛世”的内涵、特征以及评判“盛世”的标准等问题,做了详细的解读。他认为“‘盛世’是对特定历史时期或某一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综合指标的评定。尽管不同历史时期的‘盛世’完全不同,但其本质却是一致的,都是一个兴隆而繁盛的时代。所以‘盛世’虽出自封建史家之论,却无‘封建性’,古今通用。”⑥因此,大可不必否定“康乾盛世”或指其为溢美之词。接着,他又阐述了清朝存在“盛世”的五点依据:第一,清朝打破“华夷之辨”思想的束缚,倡导“满汉一体”的新的民族观,并提出了“天下一家”“中外一视”的“大一统”的思想,从而开启了边疆与内地一体化的历史进程。第二,经济持久繁荣,农耕面积空前扩大,边疆地区得到开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