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敞开胸怀,迎接三次人类文化大繁荣
敞开胸怀,迎接第三次人类文化大繁荣 2
——也说文化的入“世”与“航母”
天津师范大学 辛立洲 [提要]有人对今后我国文化发展方针和道路,比喻说成“文化入世”和建造“文化航母”。涉及应该如何认识文化、文化结构和建设强势文化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必须有超越文艺复兴以来西方文化认识局限的眼光和勇气,否则会陷入类似“普遍人性、人权就是爱、自由和民主” 这些片面的泥潭。 [关键词]文化 文化结构 文艺复兴以来西方文化的先天缺憾 强势文化 中国文化精髓 当代中国文化的道路
一 讨论的基础
《南方周末》1月20日发表了易中天先生题为《“文化入世”与“文化航母”》的文章,从大文化角度提出今后我国建设强势文化问题。有普遍启发意义,但有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讨论。
我们从什么是文化说起。把人生存和发展所涉及的自然界、社会和人自我心身的各种因素协调一体形成的生活模式,用一套信息符号描绘出来,就是文化。它包括,第一,这些符号所代表的自然界、社会和人自我心身的诸多、特别是那些起其主要作用的因素。如梁漱溟先生说:“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文化之本意,应在经济、政治、乃至一切无所不包。”(《梁漱溟全集 第一卷·中国文化要义》,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简言之,文化即人生存模式的信息符号体系。第二,由信息符号组构成的生存模式显示出的,各相关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脉络关联,是文化的结构。研究文化结构,有益于发现文化入“世”和创造强势文化的方便法门。
易文讲“文化入世” ,喻指今后应把我国文化建设成富含最普遍人性(爱)和人类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自由)(简谓普遍人性“爱和自由”),类似人类精神文明灯塔的文化;用“航母”喻指我们为文化入“世”有必要建成强势文化。这两点是大家所希望的。但喻指中把文化的“世”归结为普遍人性“爱和自由” , 和用“航母”代表文化的“强势” ,都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
二 从文化结构说起
笔者于上世纪90年代曾提出:文化的结构,包括从推动文化生发的内核动力层开始,向外展开,有第二层本位观念、第三制导原则、第四知识体系,和最外的表层标识,共五层。(参见辛立洲,《文化 文化化 校园文化化》,载《天津商学院高教研究》1996第3期)
1 内核动力。人的生命科学显示,推动人类创造文化的原始动力,是生命的生存与认知两种本能欲求共轭关联行为所显示的人性内在矛盾运动。
生存本能,是从缘于个体生存的食、色、御(防御)需求引发的生理、心理紧张开始,经过寻求环境中能满足需求的目的物,并与之“交换”达成满足使紧张缓解或消除的自发行为过程。认知本能,是伴从并为满足生存本能欲求,辨识、择定环境中食、色、御目的物所进行的生疑、探究和悟会(简作“疑-究-悟”)行为过程。如果说生存本能因其食、色、御欲求有直观实物为目标,容易激发个体强烈情感冲动即所谓自由激情,其行为常缺乏足够理性而即时爆发;而相反,认知本能则因其疑、究、悟的对象和认知手段复杂,使其过程多有反复而相对漫长,认知中的理性常常滞后于生存食、色、御自由激情行为。
人生命活动的每一步,都交织进行着个体食、色、御“私”我欲求的无限性,与环境(自然的与社会的)对因居其中而又打上“公”我属性的那个“私”我只能给予有限满足之间的矛盾运动。矛盾解决过程中,交织着以个体“私”我食、色、御欲求带来的自由激情下即刻冲动的体验,与因人“公”我身份带来的对“私”我无限欲求只能给予“有限满足”的的另一种体验。两种体验共同促进理性(特别是自我认知的高峰理性)水平的提升。人自性内在的矛盾及其带给人的两种体验,一再提醒我们必须关注人这种群居生物天赋“自性”的内在的二重性,如马克思所说,人的一切行为,处处表现着“人分为公人和私人的这种二重化”(《论犹太人问题》,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现象。
显然,人类“自性”中“私”我与“公”我的矛盾运动,不仅是人生命活动内在的自生动力,也是文化发展的最原始动力。
2,本位观念。同样,历史显示,文化的起点,是人生命起点上三联一体的下述问题:“那”(环境-宇宙)是什么?——“我”是什么?——“我”与“那”二者是什么关系?我们可以忽略不计对这个三联一体问题认识的漫长历史,直接指出:对三个问题回答,就是人生命和认知哲学的逻辑起点。它们的具体内容,是远古时代人类对环境和自我及其相互关系特点的原初认定,就是文化的本位观念。由于远古时代认识手段简陋,分散于各地生活的远古人类,虽然同样具备生存和认知本能作躯动力,却因为际遇的地理环境和社会条件不同,各自形成的原初认定的具体内容,会意趣甚远,即形成的认知逻辑起点和文化本位观念差别很大。如第一,“人”即“我”观念。中国古圣根据观察所得“天地絪蕴,万物化醇,男女精媾,万物化生”(《易经·系辞》)的事实,形成了“我(人):天地合气生于地,四时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专题二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课件-2024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pptx VIP
- 五年级数学口算100题.doc VIP
- 台湾-大陆用语对照表.pdf VIP
- 2024届高考写作指导 思辨类作文审题立意课件54张.pptx VIP
- 巨野青年路南拆迁规划方案.pptx
- 中考英语考纲必背1600词(词汇版).docx
- 老城区供热管网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pdf VIP
-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doc VIP
- 2025届高考作文押题预测10篇(附题目).doc
- 2024年03月故宫博物院2024年度社会公开招考笔试历年典型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