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蓬荜生辉一蹴而就漫不经心的误用.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蓬荜生辉一蹴而就漫不经心的误用

蓬荜生辉、一蹴而就、漫不经心的误用   使用“蓬荜生辉”要弄懂什么叫“蓬荜”   “蓬荜生辉”,意思是使陋室增添光辉,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如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一五:“尼姑谢道:‘小尼僻居荒野,无德无能,谬承枉顾,蓬荜生辉。’”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七十八回:“今日那阵香风儿,将护卫老爷吹来,真是蓬荜生辉,柴门有庆。”李劼人《大波》三部七章:“求大人法书,使卑职蓬荜生辉,卑职实实感激不尽。”   这条成语使用频率不高,但误用的比例却不低。误用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弄懂“蓬荜”是什么意思。“蓬”是蓬草,“荜”是荆条竹木之类。“蓬荜”是“蓬门荜户”的缩略语,即用蓬草、荆条、树枝等编成的门户,借指穷苦人家简陋的房屋或穷苦人家。称自己的家为“蓬荜”是谦虚,称对方或别人的家为“蓬荜”那就近乎侮辱了。所以“蓬荜生辉”是谦辞,只能说别人的到来或题赠给自己的家增添了光辉,而不能说自己给对方的家或一个人使另一个人的家增添了光辉。有人恰恰忽略了这最关键的一点,以致造成误用。例如:   1.德国百年品牌德世朗有几款锅在本报以特优价推出,其时尚的品位和高档的材质必将令你的厨房蓬荜生辉。(《成都晚报》,2009年10月10日)   2.一幅挂在国民党中央党部二楼主席会客室中的孙中山画像,日前经法国画商鉴价,高达美金100万元,顿时成为国民党党史馆的最具历史与文化价值的压箱宝,也让主席会客室真的“蓬荜生辉”。(人民网,2010年4月6日)   3.走进吴仁宝的家,陈设异常简朴,墙上挂满了被他称作最好装饰的照片,挡住了已经有些破烂的墙壁,是名副其实的蓬荜生辉。(人民网,2006年7月3日)   例1是说《成都晚报》推出的德国商品可以使顾客的家“蓬荜生辉”,这是典型的误用。例2是说孙中山画像使国民党中央主席会客室“蓬荜生辉”,这种话只有国民党中央主席自己可以说,记者是绝对没有资格说的。例3是说吴宝仁的精心布置使自己家“蓬荜生辉”,自己使自己“蓬荜生辉”已经不像话,而出自记者之口,更是“名副其实”的误用。   还有一些人不懂得“蓬荜”只能借指陋室或穷苦人家,而不能指其他事物,也因此造成误用。例如:   1.(杨利伟)使所有的演职人员激情满怀,他使这部即将上演的电影蓬荜生辉 。(光明网,2009年9月5日)   2.人们又把教师比作蜡烛,比作春蚕,比作粉笔,是呀,多么形象而贴切的比喻,教师的形象立刻蓬荜生辉。(中国基础教育网,2010年1月24日)   无论是“电影”还是“教师的形象”,都超出了“蓬荜”所能借指的范围,都不能使用“蓬荜生辉”。   更有一些人根本不懂这条成语是什么意思,置“蓬荜”二字于不顾,只读懂了一个“辉”字,便“创造性”地把“蓬荜生辉”同“金碧辉煌”、“富丽堂皇”、“光芒四射”、“熠熠生辉”、“闪闪发光”之类混为一谈,这就纯属滥用了。例如:   1.进到里面,有一些小小的失望,因为台北故宫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的蓬荜生辉,但是很精致很耀眼!(央视网,2010年4月19日)   2.你瞧瞧,现在的政府大楼,不是富丽堂皇的有多少?官员的住房,有几家不是蓬荜生辉?(光明网,2009年11月13日)   3.晚上,当地灯打开,整个广场顿时蓬荜生辉。(新华网,2009年8月26日)   4.他们在灯光的锤炼下,灿灿金光,蓬荜生辉,好似金碧辉煌的宫殿一般,在星夜下格外耀眼。(央视网,2009年12月11日) “一蹴而就”的应是较高的境域   “一蹴而就”语本宋·苏洵《嘉祐集·上田枢密书》:“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蹴:踏;造:至。也作“一蹴而至”,如宋·朱熹《答何叔京》:“由今观之,始知其为切要至当之说,而竟亦未能一蹴而至其域也。”后多作“一蹴而就”(“就”和“造”、“至”同义),意思是踏一步就可以达到,形容轻而易举就能取得某种成就或完成某项艰巨复杂的任务。多用于否定句或反问句。如晚清吴趼人《历史小说总序》:“从前所受皆为大略,一蹴而就于繁赜(复杂深奥),毋乃不可。”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五:“共产主义事业,真如我们所说的是‘百年大业’,是决不能一蹴而就的。”杨沫《不是日记的日记》:“科学上的成功哪有一蹴而就的呀!”   这是一条很常见的成语,不难理解,也不难运用。要注意的是,所谓踏一步就可以达到的,必须是人们向往、追求、为之奋斗的较高境域,而且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如前引书证中的“圣人之域”、“共产主义事业”、“科学上的成功”之类。有人没有把握住这一点,以致造成误用。例如:   1.身心耗竭综合征的出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身体和心理状况不断恶化的结果。(《生命时报》,2009年12月3日)   2.事物的衰减不是一蹴而就的。(《经济参考报》,2009年10月9日)   3.大部分贪官的外

文档评论(0)

didal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