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介绍: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简介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为国家正规全日制普通高校,隶属国家电网公司,由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主管,教育教学业务由山东省教育厅统一领导,系山东电力的人才培养中心、技术服务中心、科研开发中心、科技信息中心和高新企业孵化基地。学校坐落于济南市市中区,南倚泰山,北临黄河,庭院式布局,欧式建筑风格,芳草流青,秀木苍翠,工风文乐,激蚀扬清,深具现代文化神韵,为典型的“生态化、园林化、数字化”校园,是山东省文明高校和园林式单位。
山东电专前身系始建于1958年的青岛动力专科学校,1994年重新升格为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999年,学校与原山东电力科学研究院合并重组,实施院校合一,系、所合一,产学研一体化的新型办学体制。
2008年12月,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战略部署,国家电网技术学院落户山东电专,与山东电专、山东电力研究院一套人马、三块牌子、资源共享,建设国家电网公司高素质技能型、技术型人才培养基地,电网实用新技术与新技能应用示范中心。学校遵循“以学生为本,以专家治校,面向市场需求,突出行业特色,产学研结合,开展国际合作”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优良的办学条件,鲜明的办学特色,卓越的办学质量,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建设一流工科院校”发展总目标,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走出了一条既符合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要求,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产学研一体化办学之路。2005年,学校《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校现有校园占地 18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 28.6万平方米。 计划2009-2012年,总投资约4.9964亿,将新建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宿舍楼共8.6万平方米,已经开工。其中,教学楼4.4万平方米、实验楼1.6万平方米、学生宿舍楼2.6万平方米,并购置相应的实训设施,到2012年逐步建成高压试验、电网规划等五大教学培训系统,以及输配电线路、营业用电等七大实训中心,共47个实训室(场)。??? 学校现有固定资产总值6.21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82亿元,建有校内实训基地、实验室75个,各类研究所、研究中心20个。依托电力技术服务等产学合作纽带,还建有济南供电公司、山东黄台火力发电厂等67个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学校中心实验室获国家“实验室认可、检查机构认可、计量认证”三证合一资质,具备按国际准则开展70余项检测、校准及检查的技术能力。建有国内唯一拥有1000兆瓦、600兆瓦、300兆瓦等火电机组仿真机、500千伏 /220千伏变电站仿真系统以及电网仿真系统的大型现代化火电机组运行、变电运行操作、电网运行操作实训基地。
学校建有现代化、智能化的图书馆,现有纸质藏书58万册,电子图书11.71万册,可同时满足1000人的阅览需求。建成了主干万兆、百兆到桌面的高速、智能光纤校园网络,并以100M带宽接入Internet及Cernet教育科研网。拥有《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山东电力技术》两个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
学校设有电气工程系、动力工程系、控制工程系、化学与环境工程系、信息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计量工程系、工商管理系和基础部、实训部等8系2部。开设24个覆盖工、商、文等学科门类、具有电力行业特色的人才培养专业。其中,工科包括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厂热能动力装置、电厂化学等17个专业;管理学科包括电力工程管理、电力营销、物流管理等6个专业。???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42人,其中教授45人、副教授158人,两者合计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9.4%;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3人,具有硕士学位的154人,两者合计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8.8%;另有在读博士19人,在读硕士46人。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省部级专家7人,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山东电力高级人才17人。??? 学校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国特色高职教育模式,坚持“1221”中国特色高职业教育之路,坚持产学研一体化的办校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为目标,以人才质量为根本,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截止2009年6月,已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部级精品课程12门,开发校企合作课程30门,公开出版著作(教材)72部。培养出的毕业生,由于工程实践素质高,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以及踏实肯干的作风、勇于吃苦的品格,深受用人单位好评。近年来,学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达到了 95% 以上。2003 年和2009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检查评估,名列前茅,省评估组的专家给予我校高度评价。
学校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重视学生个人特长、社团建设和专业技能活动的开展。近年来,积极组织参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