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两个论证与一个解法戴维森与达美特的意义理论的另一可能综合.doc

两个论证与一个解法戴维森与达美特的意义理论的另一可能综合.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两个论证与一个解法戴维森与达美特的意义理论的另一可能综合

兩個論證與一個解法: 戴維森與達美特的意義理論的另一可能綜合 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班 蒲世豪 導言 達美特(1975)跟戴維森(1967)都提出意義理論(theory of meaning)是一個理解(theory of understanding)的理論,這樣做除了拉近語言跟思維(thought)的距離之外, 因此我嘗試把「語言能力」當作是一個複合物,其根本上是兩種獨立的能力之組合:「說」跟「聽」這兩部分。而此二者根源於一個agent兩種不可彼此化約的基本能力:影響世界跟接收資訊。心理學中在知覺問題上有一種稱之為失聯(dissociation)的現象,便是病人喪失掉「行動」或者「表象」其中一方的能力,但另一方的能力維持正常,這剛好可以用來解釋並說明我的觀點。「語言」或「語言能力」是由這兩種獨立的基本能力延伸在同一個syntax上結合而成的,因此意義理論不是有「兩個核心」,而是應該有「兩個」不同的意義理論,結合兩個部分才能被稱為我們一般講「語言的」意義理論。這是我對這兩個論證的一個回應。 文章的安排很簡單,分三節,第一節摘錄並討論達美特的論證;第二節摘錄並討論達美特的論證,第三節提出我對此此二論證的一個解決之道。 第一節 達美特的論證 依照時間先後,我摘錄了這兩個不同的論證。首先是達美特在一九七八的文章當中所作的論證: 再假設一群已經學會使用斷言(assertoric sentences)的成年人。在假設這些人能夠觀察、抽象,並作歸納跟演譯推理,所有我們所想到跟「真」的概念相關聯的東西,但其行為卻與其宣稱為真的句子沒有任何關係。在此他們所宣稱的句子的「意義內容」是完全依前述以「真值」為中心的意義理論來決定,他們能夠由正確的推理達致正確的結論,但卻從不應用:比如說他可能說前面這株蕈類是有毒的,但卻立刻把它拔起來吃掉。我們必須接受,當使用者接受某句話為真時,他們必定會反應在接下來的行為中,但此處的反不反應出來有強跟弱兩種不同的意思。在強的意義下是說這個人接不接受這句話變成他相信的信念的一部分,在弱的意思上,我們可以說這個人在「純語言」(也就是純資料的意義)上接受了這句話,他可以接受他成為他相信的信念,甚至用它作為資料推出更多的東西,但是卻不影響到任何非語言的行為:他從不依照他所知道的去行動。 達美特的論證相當簡潔。依照此論證,不論我們將多麼確定語言的真值內容,正確推理、注意到句子組織跟關聯,都沒辦法由此推出我們對它們的「使用」,因為我們無法解釋世界的圖像到底是「怎麼」影響行為的。consequence,此論證一樣成立。我想後期維根斯坦跟達美特都緊抓住這點:語言能影響世界當中發生的活動,因此語言必定不能只是世界圖像而已,語言必須跟人類活動具有本質上的關聯。 也許有人會認為我們可以預設有一完整的機構:通常是「理性」(rationality),作為接受資訊並指導行為的中樞。這是一個蠻爭議的路線,因為這樣似乎會預設某些超出經驗、甚至語言以外的東西來來統一經驗跟指導行為,而它對「理解」跟「行為」之間的說明我想永遠是:理解會「指導」行為,而這正是問題所在。這觀點在心靈哲學論題上會遭到很大困難,心靈的因果概念(mental causality)、意識的統一性(the unity of consciousness)等都會對它造成很大的挑戰,現在基於篇幅有限所以不便進入討論。因為這個論證對我來說效力已經足夠,任何企圖說明意義影響行為的理論,都不可避免地假設,意義或理性會影響行為。現在更重要的,是在第三部分提出一個更好的理論,試圖來彌補這一點。 總結此節,我們的結論是,如果僅將理解語言的意義理解為世界的圖像,那麼我們便很難理解這些的意義是如何引發或限制說話者或聽話者的後續行為。簡言之:我們沒辦法理解到作為世界的圖像的語言意義是如何影響人類行為的。在下文中,我會用比較簡略的講法:我們沒辦法由語言的「真值內容」(也就是語言作為世界的圖像所具有的內容)來推出「使用」(也就是語言能影響他人活動這一點)。 第二節 戴維森的論證 戴維森一九八三的論證: 除非我們確定到底語言要怎樣用,否則單說語言的意義是使用是沒有任何意思的,但在確定我們的語言要怎樣用時我們需要「意義」的概念,因此我們陷入了循環。無論如何,只有透過確定語言是要怎樣用,我們才能真正學會語言。我們怎麼辦到的?早在我們有真、假跟完整的句子以前我們就發現聲音能引起某些結果這個基本的道理。哭聲是我們邁向語言的第一步,因為哭聲可以讓我們獲得某些安慰跟滿足,然後我們慢慢發現特定的聲音又跟定的欲求相連結。在這個階段裏,所謂的使用就是意義,如果我們硬要說在這種情況當中有「意義」或者「意向」的話。在經過更進一步的發展之後,小孩發現在他發出聲音的那些情況同時,其他的人也在

文档评论(0)

h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