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创建于1937年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创建于1937年,是当时中国人管理的第一所大型综合性医院。中山医院心内科成立于1948年,由我国著名的心血管病学家陶寿淇教授开创,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灏珠教授、著名专家诸骏仁教授、浦寿月教授、林佑善教授和蔡廼绳教授等名医传承,现由国际介入心脏病学领域的著名学者葛均波教授任主任,钱菊英教授任副主任。经过数十年不懈的耕耘奋斗,中山医院心内科目前是我国重要的心脏内科临床和科研基地:1988年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1994年被评定为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1994年被指定为全国心血管病临床药理中心,1997年被列为国家“211工程”发展规划的重点学科,1998年再次蝉联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2001年成为上海市心血管病临床医学中心,2001年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复旦大学“985工程”重中之重建设学科,2007年再次蝉联国家重点学科,并成为上海市心血管病临床质控中心。这些光荣称号标志着心内科的雄厚实力和领先地位。
中山医院心内科的发展史,是国内心内科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几代中山心内科人,用辛勤汗水和心血书写下了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辉煌进步,书写下了一个又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第一”:1954年首次报告用单极胸导联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1962年率先开展左心导管检查;1963年首先报告用染料稀释曲线测定诊断先天性心脏病;1965年开展心腔内心电图检查;1968年与心外科合作安置国内第一台埋藏式人工心脏起搏器;1973年首次在国内开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成功;1989年国内率先开展导管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获得成功;1989年在国内最早设立心肌炎专科门诊,并首次提出病毒性心肌炎临床分型;1994年国内首次经静脉安置埋藏式自动起搏复律除颤器,对防治心源性猝死有重大意义;1999年在华东地区率先开通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绿色通道”。中山医院心内科,以冠心病、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扩张性心肌病的治疗为特色。除开设心内科专家门诊、普通门诊以外,还开设有高血压门诊、高脂血症门诊,以及冠心病介入治疗后随访门诊、起搏器随访门诊、心房颤动和心律失常门诊、先心病介入和肺动脉高压门诊等特色门诊。心内科拥有4个病房,1个监护室,总床位数近200张,每年接诊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数十万人次,2008年的门诊量达到27.6万人次,住院病人数6400人次。中山医院心内科先后主办了国际心脏超声多普勒学术会议、届东方国际介入心血管病学会议、三届全国心血管疾病干细胞治疗会议等国际、国内大型会议,成为国际享有盛誉的心血管病诊疗中心,总体学术水平跻身于国际前列。,心内科在国内率先开展经桡动脉的门诊冠脉造影,首创联合心外科的“杂交冠脉血运重建术”,最早应用冠脉旋磨术、带膜支架植入术、冠脉腔内照射治疗、经冠脉骨髓干细胞移植术等先进的介入技术。葛均波,男,1962年11月出生,1984年毕业于青岛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获硕士学位;1988年-1990年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心内科博士研究生;1990年由上海医科大学派往西德美因兹大学联合培养,并于1993年获得美因兹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1995年任Essen大学医学院心内科血管内超声室主任,1999年4月回国。现任复旦大学(原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心导管室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干细胞组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双聘PI,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学术兼职:现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理事,《中国循环研究杂志》主编,《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副主编,《Eurointervention》编委,《Acute Coronary Care》编委,美国心脏病学会国际顾问(International Advisor),美国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学会理事会成员(Member of Board of Trustee),美国心脏病学会会士(FACC),欧洲心脏病学会会士(FESC),美国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学会会士(FSCAI),中德医学会名誉会长,全球华人心脏保健网主席。还被聘为德国Essen大学、香港大学、中国第四军医大学等国内外大学客座教授。在国内外杂志发表了论文450多篇,SCI收录100多篇。主编著作4部,其中1部在国外出版,参编专著16本、教材多部。承担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五国家攻关、十一五国家攻关等重要课题,为国家211工程项目内科学负责人。曾联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意大利米兰医学中心成功主办了六届东方国际介入心脏病学大会,吸引国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