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7级中国制史试卷
得分
1.夏朝的监狱统称为圜土。 【 】
2.郑国 “铸刑书”之后遭到了孔子的反对。 【 】
3.《大清民律草案》仿照德国民法典分为六编。 【 】
4.北齐将廷尉改为大理院。 【 】
5.平政院是北洋政府时期最高的司法监督机关。 【 】
得分 1.质剂
2.《法经》
3.秋审
4.《贿选宪法》
5.《中国土地法大纲》
得分
1.简述西周礼与刑的关系
2.简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的儒家化
得分
1.公室告与非公室告
2.“亲亲得相首匿”与“同居为相隐”
得分
1.论唐律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2.清末“预备立宪”述评
得分
1.“ 甲父乙与丙争言相斗,丙以佩刀刺乙,甲即以杖击丙,误伤乙,甲当何论?或曰殴父也,当枭首。论曰:‘臣愚以父子至亲也,闻其斗,莫不有怵怅之心,扶杖而救之,非所以欲垢父也。《春秋》之义,……君子原心,赦而不诛。甲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
(转引自程树德《九朝律考·汉律考·春秋决狱考》)
2007级中国法制史试卷(1)(本套题满分80分)
2007级中国法制史(A)试题参考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一、正误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请将答案填在每小题相应的括号内。
答:√ × × × ×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西周的买卖契约。凡买卖奴隶、牛马所使用的较长的契券,叫做“质”;凡买卖兵器、珍异所使用的较短的契券,叫做“剂”。(3分)
2.答:(1)是战国时魏国的李悝在总结春秋以来公布成文法经验的基础上,考察各国法律条文,结合魏国实际情况,制定出的魏国的基本法典。(2)《法经》的内容共六篇:《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贯彻了“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的立法宗旨。(3)《法经》力图维护君主制度、封建等级制度,保护新兴地主阶级的私有财产权以及封建政权和人身安全。同时,体现了法家的重刑主义思想。《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封建成文法典,其体例和内容为后世的封建法典奠定了基础在中国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3分)
3.发端于明朝的朝审,清朝进一步完备化。它是由中央各部院九卿等长官会同复审各省上报绞、斩监候案件的审判制度,开始于顺治十五年(1658年),因在每年秋天举行而得名。。每年秋八月的秋审日,在天安门金水桥西,由九卿、军机大臣、科道等中央官员以案卷为据会审,其结果上报皇帝裁决。这一制度一方面体现了统治者慎刑思想,同时也是皇帝控制司法的表现。(3分)
4.也称《中华民国宪法》,1923年10月,由北洋政府公布。因该宪法是在贿选总统曹锟的授意下炮制而成,故也称《贿选宪法》。主要内容有:国家体制、政府体制和国家结构形式等。中国历史上正式公布的第一部“宪法。”(3分)
5答:(1)1947年9月中共中央在河北平山县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10月10日公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2)主要内容是: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等。(3)是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最重要的法规。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为解放战争的胜利起了积极的作用。(3分)
.
三、简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答:(1)礼与刑虽然各自的功能、性质不同,但两者关系密切,互为表里。(2分)
(2)“失礼则入刑”。礼与刑的关系,表现为礼为本、刑为用。(3)“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3分)
(考生需对上述内容作简要说明)
2.答:⑴所谓“法律的儒家化”是指体现法家思想和主张的法律逐渐变为以儒家精神原则为灵魂的法律,以及许多儒家礼的规范逐渐成为法律规范的过程。这一过程开始于西汉,经800多年的漫长岁月至唐代基本完成。⑵魏晋是法律儒家化的发展时期。其主要内容是:儒生修律和注释法律;《曹魏律》首次规定“八议”制度,是儒家“刑不上大夫”和“尊尊”思想的体现;《晋律》确立了“准五服以制罪”的原则,“五服”原为儒家礼制的内容,“准五服以制罪”是儒家“亲亲”思想在法律上的体现。(3分)
⑶南北朝是法律儒家化进一步发展的时期。《北魏律》创“官当”之制,南朝《陈律》正式使用“官当”之名,这一制度是儒家等级特权思想在法律上的体现;《北魏律》还创设了“存留养亲”之制;《北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