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化人类学与新科学观
文化人類學與新科學觀
蔡錦昌
3.0文化人類學的研究,跟以牛頓物理學為典範的古典科學觀較不投合,倒是跟以量子力學(Quantum Mechanics)為典範的新科學觀比較合拍。
3.1以牛頓物理學為典範的古典科學觀,就是過去兩百年來愈來愈為人推崇的現代科學觀。此種科學觀的特色,可概略為明確性、系統性、通則性、驗證性四點。一、要求所有事物概念皆有明確的界說(definition);二、要求所有論述皆可相互推演,環環相扣而聯成系統(system);三、要求所有步驟和法則放諸四海皆準(universality);四、要求所有論證皆有驗證(verification)。總之,此種科學觀要求把所有事物模擬為機器;連科學思考本身也像機械實驗一樣,只是個拆解和組裝的過程。
3.11以上所說的古典看法,至目前為止,當然還不算全錯,但亦只能在有限的先行條件下才能成立,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宣稱為可無條件成立的普遍法則。譬如說,牛頓的運動定律只在地球表面的實驗室中繼續有效,在太空實驗室中或者在地底兩千公尺的實驗室中就無效。同樣的,小團體互動的社會心理法則也只有在封閉的黑玻璃實驗室後面觀察,才能成立;民意調查也只能在都市的文教工作者身上才行得通,離開了這些先設條件就不大行得通。
3.12從1920年代開始,古典科學觀的合理性已經遭到前衛物理學界的強力質疑,而且從二次大戰以後,這質疑就已成定論。其實在人文社會科學界,現象學(Phenomenology)和存在主義(Existentialism)的出現亦具有類似的挑戰涵意。只不過等到1962年,孔恩(Thomas Kuhn)《科學革命之結構》(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一書出版,從科學史的進路把科學活動社會學化,突顯其意底牢結鬥爭之成王敗寇特性,這種新科學觀才更加被人文社會科學界接受而已。
3.2新科學觀的特色,同樣可概略為四點:不確定性、非系統性、非通則性、非驗證性。一、觀察動作本身就已經影響到被觀察物所呈現的樣子,使得每次所觀察到的結果都不一樣,無法確切界定及測定所觀察之物究竟為何及如何。只有做粗略的觀察和測量時,事物才看起來具有所謂「外在客觀存在性」。二、真正的科學發現都不是按步就班遵循所謂「科學方法」做出來的,而是全靠機緣直覺和大膽猜測做出來的。「科學方法」也者,只不過是放馬後砲的檢定措施和說服手段而已。三、一個科學學門之所以能成立和發展,端賴預先設定一個思考框架(典範paradigm),虛擬而全盤地決定那些事物須要解釋、怎樣才算解釋、觀測如何進行、甚麼樣的論述才比較好等等。這樣的思考框架通常是倡導者坐井觀天地憑著當下少數的經驗心得所推擴而成的,不合框架的現象常被視為例外而置之罔論。因此等到時移世遷,這些例外變成並不例外時,科學典範便起革命,改朝換代,一朝天子一朝臣。四、若是研究其大無外的鉅觀事象和其小無內的微觀事象,科學研究即無法直接觀測和直接驗證,充其量只能間接觀測和間接驗證一些假設存在的事物及其或然產生的作用。
3.21總之,新科學觀並不像驟看起來那樣,完全否定古典科學觀的正當性。新科學觀只不過比古典科學觀視野更加廣闊深邃而已。可以這樣說:新科學觀只不過是一種境界上更勝一籌的科學觀。
3.3跟上述新科學觀異曲同工的,還有一種稱為「結構主義」(structuralism)的思潮。這思潮跟研究資訊傳遞的科學((控導學(cybernetics),以及研究符號的科學((符號學(semiotics)有關。新科學觀與結構主義之間的不同處在於:前者所談的是實質內容性的事物與能量,而後者所談的則是虛構形式性的分類(classification)和差異(difference);前者著重對主體觀測活動的反省,強調行動主體在參與建構客體事實方面的必要作用,後者則著重對訊息組織方式的反省,強調所有事象(包括主體與客體)都是由二元對立(binary opposition)的方式所架構出來的。兩者之間的相同處則是:都認為「自然的」(natural)即是「人文的」(cultural),人性即文化,人性即語言,人性即知識;都認為知識是人類自己創造出來的,因此研究人類自身的科學不應該以研究者當下未經反省的設定為準,應該在研究活動的出發點上下大功夫;而兩者所成就出來的論述,則都是既「解構」(deconstruct)又「重構」(reconstruct)一般現代知識的反省性論述。
3.4文化人類學比起其他社會科學來,是不是「科學」呢?對於這個問題,一般的社會科學研究者以往都會一致認為:社會科學所研究的是有意識反應的人類行為,所以在「科學性」上,的確比只研究無意識反應的原子和細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