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曹植散文研究
曹植散文研究
提要:
本報告第一章節前言,主要陳述本報告的研究動機以及歷來學者的文獻研究。第二章節部分
則是曹植生平的簡介,先從曹植所處的建安文學時代背景討論當代文風帶給曹植的影響,其次分
析曹植與曹操、曹丕的關係,在曹植作品中的重要性,第三章節則針對曹植前後期作品整理分析
其作品風格,第四章節則討論曹植作品中的文學理論,析論他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文學價值
三方面的思想,最後的第五章節,選擇前期代表的<與楊德祖書>與後期代表<求自試表>賞析
曹植的文學作品。綜觀曹植散文作品,在內容上具有濃厚的儒家「立功」思想,因為個人遭遇
所致,從早期滿腹經世濟民的抱負希冀將來一展長才的機會,到晚期明知不可為而為的上表求試,
曹植的散文作品完整表達他在政治上的各項理念,與詩歌抒發他心情感情有所不同。在形式上,
曹植的散文有著繼往開來的重要價值,他的散文作品對偶精工、辭采華茂,音調和諧,用典入化,促成駢文的形成與盛行,實開六朝駢儷文學的先河。
曹植散文研究
前言
(一)研究動機
「世說新語」中曹植「七步成詩」的故事,是大多數人對曹植印象的發端。加上謝靈運又套上曹植一個「才高八斗」的響叮噹封號,讓人不禁設想曹植就是這麼一個如李白般天才型的詩人。曹植家學淵源,加上自己的才氣,以詩著稱被稱為「建安之傑」的他,的確散發一股天才詩人飄逸不群的魅力。但曹植的一生喜怒哀樂卻緊緊與他的父兄-曹操與操丕-相扣環著,造成他前期與後期作品迥然不同的兩種風格。
作者在高中任教授國文科目多年,常常在考卷分析檢討時,談及曹植的詩及典故,但高中課本一直尚未收入任何曹植的作品,甚覺可惜。但在教授曹丕「典論論文」時,總會與曹植「與楊德祖書」一文作一比較,因此希望藉此次報告機會,讓自己對曹植的寫作背景更加了解,更希望了解到他深層的創作意涵。除了「與楊德祖書」外,作者選擇他後期代表作品「求自試試表」分析,以期了解藉由前後期的作品的對照下,能更清楚了解同樣的談政治抱負與文學理想,但在立場、言語上變化卻如此之大,他內心的激盪又有多麼劇烈?
(二)文獻探討
歷來學者有關曹植的探討,早期魯迅先生《而已集?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葯及酒之關係》中討論到有關曹植「詩賦小道」的問題;在曹植整體論方面,大陸學者郭沫若《論曹植》、賈斯榮《關於〈論曹植〉》、張德鈞《關於曹植的評價問題》、廖仲安《關於曹植的幾個問題》等多有深論,台灣方面的博碩士論文則有朴現圭的《曹植及其文學研究》。在曹植文集的整理方面,有古直《曹子建詩箋》、黃節《曹子建詩注》、趙幼文《曹植集校注》、俞紹初、王曉東《曹植選集》等雖體例不一,特色各異,本文在選文方面即採用了趙幼文的文本,因為趙幼文的《曹植集校注》,在文章的分類上依照曹植文學創作三時期分類,對本文論及前後期文學風格比較較為貼切。曹植詩學方面的研究在兩岸還是研究曹植的大宗,散文方面的研究還是比較薄弱,但近來大陸方面有周建國《文章曹植波瀾闊:曹植散文初探》、台灣方面則有翁淑媛的碩士論文《曹植散文研究》。
與本篇報告相近的論文為翁淑媛的《曹植散文研究》,她是從曹植家世及其生平事跡與交遊,作品所傳達的思想感情。究曹植散文對於輔主祐民的見解、文學方面的看法、破除迷信的意見、古今人物的評述及人生悲情的呈現等。情感、語言、隸事、設喻、聲調、謀篇布局等匯集後人重要評論,並探討其於中國散文史上的地位。當時正是漢獻帝建安時代的後半,建安時代動盪不安,群雄逐鹿,整個舊社會秩序衝突瓦解,君主失權,帝王的權威垮了,地方官吏與豪們招兵買馬,乘機擴張勢力,成了軍人割據的局面。在這種亂的時代飽憂患,提倡的儒學早已失掉約束人心的力量。?論文》文中明確的說:文章是「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指出文學具有不朽的價值,也探討各種文體的要求和特點,作品的風格與作者氣質才性的關係等問題。另外曹丕《與吳質書》、曹植《與楊德祖書》等,都是討論文學的著名書信,足以證明這段時期文學批評的風氣十分興盛。可見這個時期的文學思想十分自由。
三、作者簡介
(一)曹植簡介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四子,曹丕之胞弟。建安十六年封為平原侯,十九年改為臨淄侯,魏文帝黃初二年,改為鄢城侯。後來他的封地屢經改遷為雍邱、浚儀、東阿,到最後為「陳」,諡號曰「思」,顧後人稱他為「陳思王」。
他是建安時期最負盛名的作家,《詩品》稱他為「建安之傑」。現在流傳下來的作品也最多,詩有八十多首,辭賦、散文完整的與殘缺不全的共四十餘篇。曹操曾經想要立他為世子,後來曹丕作了皇帝,對他不斷迫害。後曹丕去世,子曹叡繼位,曹植仍然被猜忌。他雖身為藩王,但卻屢遭壓迫,因此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抱負不得施展的情感,在他後期的作品內容中尤其富有這種情感表現。其文筆自然流暢,具鋒芒,感情洋溢。有《曹子建集》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