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运动训练的主要特徵
現代運動訓練的主要特徵
現代運動訓練呈現出許多特徵。主要是:極其注重科學安排運動負荷;恢復已成為訓練必不叫少的環節;重視運動員競技能力全面、整節的提高;訓練中更多地採用專項練習和模擬比賽狀態;年度的訓練大週期增多,精細安排訓練小週期;重視及時進取運動員回饋訊息等特徵。這些特徵很大的程度上反映了現代運動訓練的某些規律性問題。
一、重視科學安排運動訓練負荷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運動訓練過程主要是對運動員有機體施加負荷刺激,有目的、有計畫的打破機體內環境的平衡,使機體各器官系統的機能向高水準轉化,使獲得新的平衡,產生訓練適應。區種訓練適應的前提條件,就是訓練過程中運動負荷安排的科學性,對體能類項目尤其如此。科學安排運動負荷主要體現在下列五個方面:
(一)訓練負荷量的增加
六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有些項目年負荷總重的比較(見表1)最近6-7年,許多項目年訓練負荷總量增加了將近四倍。例如,以年最大負荷總量統計,世界高水準運動員年訓練達600-700次,也就是說一年365天,每天平均訓練近兩次。個別項目,在某些特定的訓練階段,一週訓練最多達20-24次,36-38小時。如每週以6天計,則每天訓練3-4次(包括晨操),6個小時以上。
中國省市以上運動隊許多項目每週訓練(包括晨操)在18次、30小時左右。第25屆奧運會前的準備訓練中,中國跳水隊每週訓練達54小時,中國排球冬訓集訓每週訓練也達54個小時。美國優秀游泳運動員,前奧運會冠軍比昂迪日游量達15000公尺,中國國家游泳隊優秀選手日游量達12000-15000公尺。世界馬拉松優秀女運動員的月跑量達1000公里。羅馬尼亞女子中長跑成績曾名列世界前茅,他們的800-1500公尺優秀中長跑運動員年跑量達4600-5000公里,週量126-135公里,每天訓練2-4次。競技體操、籃、足、排球優秀運動員每天訓練也達4-8小時。
馬俊仁訓揀的女子中長跑隊,在其全盛期負荷量之大,是驚人的。全隊1992年人均訓練總量達到8000公里,最高的達10000公里以上,月最大量達1000公里。一年365天馬家軍要練363天,根本就沒有不練的時候。1993年大年初一,一個晨操就跑了32公里,年初二跑了28公里。如果按年跑量10000公里,一年365天,減去52個週日,以323天平均計算,每天跑量達到31里。運動員個體大負荷量的典型應數王軍霞,她每週的最大跑量是220公里,如果以6天計算,平均每天達36.6公里。1992年10月14日到1993年4月3日的冬訓階段共跑114個馬拉松距離。就是這樣驚人的大負荷量訓練,才有可能打破世界紀錄。這一特點並不是說負荷量越大越好,而是反映了量是提高運動員負荷能力的基礎,高水平運動員是這樣,青少年選手更是如此。沒有大負荷量訓練的基礎,就談不上強度的增加,也適應不了高水平專項比賽的要求。即使是技能類項目,如沒有足夠的訓練負荷量,技術有也很難益求精,保證在大賽中萬無一失。
(二)專項負荷強度的突出
負荷強度刺激引起的機體反應比負荷量要強烈得多,能較快的提高機體各器官系統的應激水平,所產生的訓練適應也比較深刻,因此其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要比量的刺激重要,而且最重要的是,從負荷的角度看比賽主要是比專項強度。例如5000公尺競賽,規則規定就是5000公尺一公尺都不能多也不能少。在5000公尺內,誰強度大,也就是跑的速度快,誰奪冠的可能性就大。就球類項目和一對一的對抗性項目也是如此。如足球全場比賽九十分鐘,延長賽三十分鐘,頂多比一百二十分鐘。在一百二十分鐘內,誰能保持充沛的體力誰才可能精確地運用各種技術、完成各種戰術配合,取得勝利,而保持體力的保持,實際上反映的是專項強度。拳擊、角力、柔道等等項目也是相同。
關於負荷強度的影響和作用,加拿大學者博南們對負荷量和負荷強度做過三種不同安排的實驗研究,他設計了三種方案;
第一種:以運動員本人100%的極限強度,每週訓練一次,15分鐘;
第二種:以運動員本人75%的中等偏上強度,每週訓練3次,每次60分鐘,共180分鐘;
第三種:以運動員本人50%的小強度,每週訓練5次,每次120分鐘,共600分鐘;
上述三種實驗方案,第一種顯然是突出負荷強度,第三種是突出負荷量。實驗結果,第一種和第二種方案所取得的訓練效果是一樣的。但第三種方案所花的訓練時開比第一種方案多40倍。從此有力的說明了要取得單位時間裡訓練的最大效益,增加負荷強度,尤其是專項負荷強度,是極為有效的途徑。
保加利亞舉重較長時同的稱霸世界賽壇,其主要原因之一,是重視在專項訓練中盯抓負荷強度。他們認為”高水平舉重運動員的訓練效果,取決於高強度的練習數量。中國舉重取得世界水平的成績,國家隊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