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一中201级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一).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禹城一中201级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一)

禹城一中2011级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一) 本试卷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 浸渍(zì) 拖沓(tà) 潜力(qiǎn) 锲而不舍(qiè) B. 嬗变(tán) 付梓(zǐ) 泥淖(nào) 长歌当哭(dàng) C. 夯实(hāng) 氛围(fēn) 请帖(tiě) 厚古薄今(bó) D. 蓓蕾(bèi) 囹圄(yǔ) 漱口 (sù) 戛然而止(jiá)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散文是倍受读者青睐的文体,古今中外的散文家凭借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文采斐然、脍炙人口的名篇。 B.上课铃声过后,他才慌慌张张地冲进教室,“报告”声刚落,同学们轰堂大笑,原来他衣服的纽扣错位了。 C.毋庸讳言,得过且过、敷衍塞责的教师确实存在,但像“最美女教师”张丽莉那样爱生如子、恪尽职守的人,才是教师队伍中的主流。 D.作为领导干部,面对群众时需要很强的亲和力,只有贴近群众,和颜悦色而不是急言厉色,才能真正听到群众的心声。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屈原披头散发,形容枯槁,神情悲怆,他留恋于汨罗江畔,放不下故国热土和自己永远挚爱的人民。 B.这种红枣汁保持了红枣的天然风味,具有养胃健脾、益肝润肺、降压减肥和软化血管等作用,特别适用妇女、儿童和老年人饮用。 C.马金凤的嗓音明亮纯净,清脆圆润,朴实明快,真假嗓结合运用,唱腔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D.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礼记·檀弓上》记载:“幼名,冠字”,说的是周代的习俗: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先取名,男子二十岁成年举行冠礼(结发加冠)时取字,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笄礼(结发加笄)时取字。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的吟唱让越来越多的都市人渴望与田园式生活“亲密接触”。 C.“禹城扒鸡以制作独特、肉烂脱骨、色鲜味美、营养丰富等特点著称面对相差无几的待遇条件,现场应届生将如何选择?是选择留在大城市还是选择下基层?当然要留在!大的陈留意坚定。 11月26日、27日,日本主流媒体《朝日新闻》罕见地用四个整版来刊登名为《日中战争》的专题报道,对侵华战争进行全面冷静的反思。对中国画“似与不似”真正从理论上阐述的是苏东坡,他虽然没有专门的论画专著,但在他的诗文题跋中,却可以看出他关于中国画“似与不似”的观点。他认为,文人画和画工画的本质区别是:前者重“意气”,后者则拘泥于形似。 文人画既然不讲究形似,那么,是不是它就没有自己的规矩了呢?它的意境在哪呢?苏东坡认为,“常理”是隐藏在变化无常的自然景观后面的“物理”,也就是绘画本身的艺术规律,因此对“常理”的领悟和把握要比对客观形象的如实描绘难得多。一般画工,因为缺乏天资和修养,不能体会到具体物象后面的规律,即“不似”,所以他们最多能做的就是画一些“常形”的东西,即“似”。而只有高人才能把握“常理”,即“不似”。 “中国画没了笔墨等于零。”对“墨”的寄情是中国画史上的独特现象,浓浓淡淡可分五色的墨在文人的笔下那么有神韵,显现出“似与不似”的妙处。北宋画家米芾用他的天赋玩味笔墨,在《珊瑚笔架图》中全用书法笔意,顿挫飞白,纵横飘洒,神奇地表现了画与书的内在联系。虽“不似”但神妙,应和了“以书入画”的观点。 中国书法是一种极奇妙而又独特的造型艺术。以其抽象的点、线构成形式结构,增添了绘画“不似”的成分和笔墨独特的审美价值。“元季诸家,无论山水、人物、草虫、鸟兽,不必有其对象,凭意虚构,用笔传神,非但不重形似,不尚真实,乃至不讲物理,纯于笔墨上求神趣。”借助书法技法所形成的写意画的笔墨,在画家眼里,不仅是造型手段,更是抛开物象束缚、表达心绪的载体,他们甚至将笔墨与绘画的最高境界联系到一起。对于中国画“不似”的审美价值的肯定,是千年美术变革、发展的必然结果,直到书法介入,绘画才完成“似与不似”的美学历

文档评论(0)

xll805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