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比数列的前n和说课.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等比数列的前n和说课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二章数列第五节。是在学生学习了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进一步学习数列知识和解决一类求和问题的重要基础和有力工具。它不仅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如储蓄、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等等,而且公式推导过程中所渗透的类比、化归、分类讨论、整体变换和方程等思想方法,都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数学素养. 学情分析 认识上: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易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从公式的形成、特点等方面进行类比,但本节公式的推导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推导有着本质的不同,这对学生的思维是一个突破,还应强调q=1的特殊情况。 能力上: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过程、激发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 ,还应注意学生缺乏冷静、深刻,易片面、不严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公式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能初步应用公式解决与之有关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公式推导方法的探索与发现,向学生渗透特殊到一般、类比与转化、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公式的探索发现过程,学生经历结论的“再创造”过程,体验成功与快乐,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感悟数学美 三、重点、难点分析 公式的推导方法错位相减法及公式应用中q与1的关系 公式推导所使用的“错位相减法”是高中数学数列求和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蕴含了重要的数学思想,所以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四、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合作讨论,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激发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启发引导:获得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的多种方法。 例题选讲:针对知识点精选例题,初步掌握公式运用。 变式强化:深化对公式的理解与灵活运用,巩固强化。 归纳总结:鼓励学生自己总结,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以提高和发展。 学法: 自主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脑解决相应问题(例题,变式练习的处理。) 启迪思维:引导学生寻求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开阔思维,培养能力。 五、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创设情境 什么是等比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设计意图:建立与旧知识的联系 ,为发现错位相消法做好铺垫) 在古印度,有个大臣发明了国际象棋,国王大为赞赏,对他说:我可以满足你的任何要求.西萨说:请给我棋盘的64个方格上,第一格放1粒小麦,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放4粒,后每一格都是前一格的2倍,直至第64格.问这位大臣要多少麦子?国王令宫廷数学家计算,结果出来后,国王大吃一惊.为什么呢? (设计意图:引入课题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故事内容紧扣本节课的主题与重点.) 此时我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西萨要的是多少粒小麦吗?引导学生写出麦粒总数1+2+22+...+263.这样的问题会引起学生的思考,该问题提出后让学生思考2-3分钟。 (设计意图:在实际教学中,受时间限制,教师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做所谓的“无用功”,匆忙给出“错位相减法”,这样做有悖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整个教学关键处学生难以转过弯来,因而在教学中应舍得花时间营造知识形成过程的氛围,突破学生学习的障碍.) 2、启发引导 探索发现 在肯定他们的思路后,我接着问:1,2,22,…,263是什么数列?有何特征?1+2+22+...+263 应归结为什么数学问题呢? 探讨1:S= 1+2+22+...+263 ,记为(1)式,注意观察每一项的特征,有何联系?(学生会发现,后一项都是前一项的2倍) 探讨2: 如果我们把每一项都乘以2,就变成了它的后一项,(1)式两边同乘以2则有S= 2+22+23+...+264 ,记为(2)式.比较(1)(2)两式,你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留出时间让学生充分地比较,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推导关键是整体代入,变“加”为“减”,在教师看来这是很自然的,但在学生看来却是难以理解的,因此教学中有充分的缓冲.) 经过比较、研究,学生发现:(1)( 2)两式有许多相同的项,把两式相减,相同的项就消去了,得到: .老师指出:这就是错位相减法,并要求学生纵观全过程,反思:为什么(1)式两边要同乘以2呢? (设计意图:经过繁难的计算之苦后,突然发现上述解法,不禁惊呼:真是太简洁了!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3、类比联想,解决问题 这时我再顺势引导学生将结论一般化,设等比数列{an}首项为a1

文档评论(0)

xll805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