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县某村泥石流地质灾害成因分析.docVIP

安溪县某村泥石流地质灾害成因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溪县某村泥石流地质灾害成因分析.doc

安溪县某村泥石流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摘要]安溪县某村双架尖沟因上游采矿废渣排放在山沟,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受台风强降雨影响造成双架尖沟堰塞湖人工坝溃决,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本文根据现场调查,从泥石流形成条件,详细分析双架尖沟泥石流地质灾害成因,并提出防治措施。   [关键字]泥石流 地质灾害 成因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P642.2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5-245-2   0 前言   受十四号强台风影响,安溪县某村于10月9日凌晨开始降暴雨,至午时普降特大暴雨,村东北侧双架尖沟上游因采石弃渣堆放堵塞河道而形成的人工堰塞湖湖水暴涨,午后在堰塞湖湖水即将溢出时,突发溃坝,引发泥石流灾害,冲毁下游桥梁和部分民房,个别村民逃避不及造成人员伤亡。这次泥石流来势迅猛,历史罕见,对当地村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1 泥石流灾害区环境地质条件   1.1 自然地理概况   安溪县某村所处地貌为中低山丘陵区,座落于美卿溪旁。美卿溪由东侧双架尖沟、崎坑沟、坝头沟三条支流汇集而成,由东南向西北汇入晋江西溪。泥石流流域位于双架尖沟中,该沟为狭长的山沟,植被发育,南北两侧山脉较低,标高250~400m,最高为东边的双架尖山脉,标高在850~950m,最低侵蚀基准面为西侧美卿溪,最低标高为150m,落差约800m。双架尖沟上游呈北西走向,沟谷横向较宽,纵向坡度较陡;中下游沟谷拐弯呈西南走向,沟谷横向较窄,纵坡度较缓,沟口为村庄。在中游拐弯处分部数十个采石场,采石弃渣排入沟底河道堆放,形成长约80m,宽31.5~109.5m,高15.2~52.8m的人工坝,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湖内蓄水量少,湖水沿人工坝缝隙排泄,湖内水量约4500立方米(图1)。   1.2 泥石流灾害区地质背景   泥石流灾害区域为燕山早期第三次侵入的花岗岩体,由于该区花岗岩石材花纹,色泽鲜艳,成材率高,经济价值较高。当地群众纷纷上山采石,尤其在双架尖沟两侧开采的矿点有数十个,每个采石场都把废石弃渣向双架山坡面及沟床倾倒,造成沟谷河道堵塞,形成人工堰塞湖。   2 泥石流流域各区特征   2.1 形成区   在造成灾害的堰塞湖上游山沟狭窄,沟谷呈“V”~ 窄“U”字型,沟底较陡,植被较发育,松散固体物质主要由采石场弃渣组成。由于采石场弃渣大量向沟谷堆放阻断河道,形成人工堰塞湖坝(图2),河水沿弃渣缝隙迳流排泄。整个坝体长约80m,坝顶宽31.5m,坝底宽109.5m,上游坝高约15.2m,下游坝高52.8m,整个坝体座落在一个陡坎上,陡坎坡度为22度。坝体松散固体物质粒径大小不一,一般为0.3~2.0m,棱角状,分选性极差,成分为花岗岩组成,少量具有不同程度风化现象。根据估算总的松散固体物质容量达8.64万立方米(图3)。   大量采石场废渣在沟谷堆放,阻断河道,造成上游形成堰塞湖,根据湖水水位线痕迹采用平行剖面法计算,湖水面积为6980平方米,洪水期蓄水量达3.14万立方米。   2.2 流通区   沟谷呈“V”字型,沟槽弯曲,河道宽窄不均,沟底卡口、陡坎多,两侧山坡植被发育。沿沟两侧分布少量采石场,采石弃渣直接排入沟底。泥石流通过时对沟底及沟谷两岸强烈冲刷和侵蚀,诱发沟谷两侧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2.3 堆积区   地处沟口宽缓的扇形地带,纵坡平缓,地形开阔,泥石流至此扩散,水流速度减弱,泥石大量堆积,形成泥石流洪积扇和冲堆,表面起伏较大。   3 泥石流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形成泥石流的三个基本条件:(1)流域内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的补给;(2)有陡峻的地形和较大的沟床纵坡;(3)有强大的迳流动力,短时间可形成大量水流。   3.1 松散固体物质条件   形成区双架尖沟泥石流的松散固体物质主要是沟谷两侧的数十个采石场弃渣,其中形成区沟谷两侧的采石场的弃渣达8.58万立方米,形成了一个坝长80米,坝顶宽31.5米,坝底宽109.5m,上游坝高约15.2m,下游坝高52.83米的人工坝,其中被泥石流带走的土石方高达5.58万立方米。为泥石流形成储备大量的松散固体物质。   松散固体物质主要成分为花岗岩碎块,夹杂部分砂土。粒径大小不一,最大达2.0米,一般为0.3~1.0米,形状不规则。   3.2 地形地貌条件   双架尖沟据有典型的沟谷型泥石流地形地貌形态,沟谷形态呈上游宽下游窄的葫芦形,上游三面环山,四周山高坡陡,堰塞湖上游汇水面积达0.88平方公里,有利于地表水的聚集;沟谷狭窄陡深,有卡口、跌坎,沟床呈束放相间。全程纵坡坡度为10~22度,沟床覆盖层厚度0.5~3.0米,主要由碎卵石、砂、少量花岗岩碎块组成;两侧山坡坡度为20~45度,局部风化岩裸露达60度。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