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心理学》复习提纲.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众传播心理学》复习提纲

《大众传播心理学》复习提纲 一. 概念解释 1.内向传播 2.学习的延迟性 3.受者自我调节性强化 4.榜样 5.情结 6.集体无意识 7.图式 8.晕镜头/话筒现象 9.心理真实  10.传受者的心理互动 一. 概念解释 1.内向传播 2.学习的延迟性 3.受者自我调节性强化 4.榜样 5.情结 6.集体无意识 7.图式 8.晕镜头/话筒现象 9.心理真实  10.传受者的心理互动 一. 简单题 1.????根据下面的图分析给我们带来的大众传播中的传受者心理实质的启示。 2.????什么事灵感,传者灵感的产生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3.????媒介对榜样的选择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4.????情结具有哪些特征? 5.????如何让媒介舞台百姓唱主角? 6.????根据下图分析受者认知模式 7.????简要叙述受者的认知特点 8.????受者认知图式的激活与构建有什么意义? 9.????媒介信息量与受者认知图式有什么关系? 10.举例说明大众传媒中的心理感应现象  11.简述传受者心理互动的特点 12.研究传者与受者人格互动的意义是什么? 二. 论述题 1.????试述传受者心理反映的特点 2.????请试述人格发展阶段论的具体内容 3.????举例说明受者的认知图式的层次性 4.????试述在大众传播活动中传者与受者的人格互动。 三. 案例分析题(本题20分)(注意:只答出要点,没有发挥者,不给满分) 1.下图是一个调查小组对能引起好感的广告元素的调查所获得的调查结果,请做以下问题分析:(1)分析表格内容,;(2)根据表格分析认知对大众传播的影响。 广告元素\年龄层(人数) 7-12岁 18-24岁 40-55岁 广告刊播媒体 1 2 3 使用卡通形象 8 5 0 产品或服务的功能特性介绍 1 3 7 使用幽默语言 1 9 5 影视明星代言 3 1 0 体育明星代言 0 5 0 优美的画面 3 9 7 优美的背景音乐 3 12 2 动物表演 7 0 0 曲艺表演 1 0 1 (1)该数据显示出的特点是:卡通、动物类可爱的形象容易引起儿童对广告的好感,幽默的广告语言优美的画面和背景音乐之类感性理性兼具的广告内容容易引起青年的好感,而产品服务功能介绍等实用性较强的元素则能引起中年人对广告的好感。 儿童好奇心强,能对新奇、运动、变化的刺激产生注意,而由于经验和语言知识缺少,有些语言问号无法感知。有时儿童虽然能够感知广告语言,但不一定能够准确理解其含义。随着年龄增长,到了17、18岁以后,个体的语言感知和理解能力就基本上发展成熟,幽默语言也能被这一人群广泛理解和喜欢。在音响、画面、镜头等方面加上特殊效果,营造气氛,能使受众在视觉方面产生新刺激,留下难忘的印象,因此优美的画面和背景音乐是引起人们对广告产生好感的重要元素。 (2)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再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人的认知能力随着生理机能的变化而变化。当生理发育成熟时,认知能力的发展亦趋于稳定。 认知是人们进行传播的前提。一般来说,认知行为分为两种:一种叫感知,一种叫理解。换一种通俗说法,就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认知活动无论是处在感知阶段还是理解阶段,都会受到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约或干扰。 受众在使用传播媒介的过程中,总的来说,受到两种因素的影响。一是社会因素,一是自我因素。社会因素是指受众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社会环境。受众生活在社会环境之中,社会环境是现实的,包括物质经济环境、科学技术环境、政治法制环境、文化教育环境与精神道德环境等。在社会环境中,每个受传者与传播者一样,同社会形成了广泛的联系,使他们处在各种自然力量、社会力量、信息力量的相互作用之下,各种的共同作用,决定着受传者的选择,接受信息的方向和范围。 受传者的自我因素是影响传播效果重要因素之一。受传者的自我因素包括生理自我和心理自我。人的生理条件,如性别、年龄、身体状况乃至眼、耳、鼻、舌、皮肤等感官对传播效果又直接的影响。人的大脑的思维水平也要影响接受外部信息的效果。以儿童为传播对象,太多的文字或语言信息就不容易被他们理解和接受,传播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开篇案例中,儿童对“使用幽默语言”一项不感冒的原因也在于此。总之,受传者由于生理条件不完全相同,当受传者对色彩、声音、符号、语义的识别不准确、欠准确时,会直接影响外部信息的接受与理解。 受传者的心理因素也在大众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方面,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个性和不同的心理特征,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对信息的选择、理解和记忆。在接受信息时,对认知材料

文档评论(0)

didal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