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景德镇瓷窑地理分布变迁及原因探析.doc

古代景德镇瓷窑地理分布变迁及原因探析.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景德镇瓷窑地理分布变迁及原因探析

古代景德镇瓷窑地理分布、变迁及原因探析 高嘉诚 王茜 [摘要]五代至清中期,随着景德镇瓷业的发展,瓷窑地理分布发生明显变化,由分散向镇区集中。其驱动因素包括三方面。此过程深刻体现了瓷业生产与资源、环境的耦合关系。 [关键词] 瓷窑 地理区域 驱动力 “江南东路饶州浮梁县景德镇,景德元年置。”(1)1004年,宋真宗对此地所贡瓷器特别青睐,特赐镇名以年号。(2,卷15)今天发现的景德镇瓷窑遗址中,年代最早的为五代。(3)这表明不晚于五代,制瓷业就已在此兴起,经宋元两代,制瓷技术稳步提高,到明、清中期,制瓷业水平大大超过前代,把我国传统制瓷业推向顶峰,奠定了世界瓷都的地位。(4) 一直以来,学术界对瓷都的研究多集中在一千多年间制瓷工艺的发展进步、各代瓷品艺术特色及鉴赏和瓷俗等方面。因本人学术旨趣,选择以人地关系为视角,以一千多年间制瓷业在一个相对狭小的地理区域里发展演进为对象,探讨瓷业生产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这可以充实瓷文化的研究,对今天我们追求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目标来说,也很有意义。 我们知道,瓷窑焙烧是制瓷业的一个关键生产环节,因瓷坯为易碎品,不宜运输和搬上搬下,所以瓷坯成型及其他焙烧前的工序,所设的生产场地、房舍都需要围绕瓷窑进行布局。(5,辑2,3,)因此,依托古代的瓷窑遗址是探究制瓷业本身发展及与环境关系的一个重要立足点,本论文则是笔者在对大量文献和考古资料搜集、整理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为这项专题研究的部分研究结果,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一、五代—清中期景德镇瓷窑地理分布与变迁 今天,景德镇城乡遗留有大量的古代瓷窑生产堆积。考古发掘表明,始烧最早的为五代。通过对相关文献和瓷窑遗址考古调查资料的整理研究,发现从五代到清代中期,瓷窑地理分布存在明显的兴废、变迁现象。以下就这一问题分阶段进行论述。 1、五代—北宋 五代到北宋时期,窑场数目很多,元人蒋祁《陶记》曰:“景德镇陶窑,昔三百余座。”现“村村陶埏,处处窑火”的景象。—清中期 到了明代中期,南河边的湖田窑历700多年而终烧废弃。东河上游距镇50多公里处,发现一批明代窑址,(3)但延烧时间短,规模也小。这时,瓷业生产主体已集中于镇区,昌江沿岸呈现“陶舍重重倚江开,舟帆日日蔽江来”(9)的兴旺景象,并且“延袤十三里许,烟火逾十万家”,(10)“弹丸之地,商人,贾舶与不逞之徒皆聚其中。”(11)显然是成片的产、供、销为一体的繁荣的瓷业区。显耀位置为御器厂所居, “洪武二年设厂于镇之珠山麓,制陶供上,方称官瓷,以别民窑,……至宣德中,……厂官窑遂增致五十八座,多散建厂外民间。”(12,卷5)清承明绪,康熙年间称御窑厂综上所述,我们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五代到宋代,本地瓷窑大多散布在南河流域,进入元代,南河流域的绝大多数窑场归于终烧废弃。大批瓷窑却在临昌江的镇区兴起。到了明—清中期,镇区兴起了更多的瓷窑,连同生产销售场地、房舍,聚集一体,形成大规模的古镇聚落。而古镇聚落外的瓷窑生产活动很微弱。 基于这些认识,可以归纳出五代—清中期景德镇瓷窑地理分布与变迁有这样的总体趋势:由分散向今昌江边的景德镇市区集中。(见图1) 二、历代瓷窑兴废变迁的驱动力 伴随景德镇瓷业的不断发展,历代瓷窑出现兴废变迁,由分散转向集中,即向今昌江边的景德镇市区集中。导致这一趋势的驱动力是什么? 笔者认为,这是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综合影响所致。 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所推动的结果。 从五代到清中期,景德镇的制瓷水平步步提高,不断推陈出新,工序越来越多,催生瓷业手工工场有些还超过了现在优质硬质瓷的技术指标工场“景德产佳瓷,产瓷不产手,工匠四方来,器成天下走。”这充分明,元代景德镇瓷器生产规模较宋代大了许多。国中以至海外夷方,凡舟车所到,无非饶器也。雍正、乾隆时期,景德镇瓷业的生产规模,乾隆“民窑二、三百区,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R]。 [6][元]蒋祈,陶记[M],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刻本《浮梁县志》载录。 [7]《元史·百官志》[M]卷八八。 [8]刘昌兵,景德镇瓷业城市的形成和历史遗存,《文物世界》[J]2008(3)。 [9][明]缪宗周,兀然亭[M]。 [10][明]王世懋,二酋委谭[M]。 [11][明]王宗沫,江西大志·陶书[M]。 [12][清]蓝浦,景德镇陶录[M],嘉庆年间刊行。 [13] 方李莉,景德镇民窑[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36页。 [14] 刘新园,高岭土史考兼论瓷石、高岭与景德镇10-19世纪制瓷业[J]中国陶瓷1982(7)。 [15]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M],卷七。 [16] 周仁,景德镇瓷器的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 [17] [清]南窑笔记·合泥[M]。 [18] [明]王世懋,窥天外乘[M],纪录

文档评论(0)

kais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