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体系演的历史剖析.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城市体系演的历史剖析

中国城市体系演变的历史剖析[ 2009-6-8 20:05:05 ]????作者:徐正元内容提要:21世纪,中国城市化步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城市化不仅仅是城市发展的速度问题,其重要内容和目标之一,是建立完善、合理的城市体系,为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确立合理的空间依托。本文从城市体系规模结构、职能结构、空间结构三个基本结构形态,剖析了中国城市体系形成的历史演变过程。 ?关键词:城市化? 城市体系? 城市规模结构? 城市职能结构? 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体系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各种规模、各种类型城市的空间分布结构的有机整体。城市体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只有当城市发展到一定数量,城市的地区专业化分工和城市之间的经济往来和联系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才具有了城市体系形成的客观基础;而城市体系一旦形成,它对整个城市群体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制约和平衡作用。以往,我们对城市体系的研究重视不够。前几年,我国城市经济学界曾有过重点发展大城市抑或小城镇之争,以及城市“最佳规模”问题的探讨。其实,离开了城市体系孤立地进行这样的讨论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城市尽管规模不同,职能各异,都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都有其特定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功能。但这种功能的发挥不是孤立的,而是通过城市体系得以整体发挥。城市体系的完善和合理化,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明显趋势,是城市化道路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当前城市发展和城市建设与规划工作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中国城市化的独特道路与特征 ?城市体系是在城市化进程中逐步形成和演变的。1949年,我国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0.6%,对照国际经验,刚处于城市化的起点水平。1952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展开了大规模工业化建设,从而启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并逐步形成了一个有层次结构、有职能分工的城市体系。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在我国,城市化走的却是一条既富魅力而又充满荆棘的独特道路。面对庞大农业人口转移的巨大压力,我国依赖超经济力量成功地控制着城市化进程。这固然避免了许多国家因城市过度膨胀而引发的“城市病”,但也因此付出了城市化进展迟缓的昂贵代价。1949—198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提高8.8%,年均增长仅0.28个百分点,而世界城市化水平在1950—1980年间年均增长0.41个百分点。由于这一时期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速度已经放慢,发展中国家的速度高于世界平均速度,因此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与之相比,愈益显示出这一时期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滞后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杨重光、崔芳芳:《世界城市化过程、现状及预测》,《经济研究参考资料》1988年第161期。 制约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因素,最主要的是传统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建国之后,我国选择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推出这一战略,首先面临重工业资本密集特征与资本稀缺现实状况的矛盾,而这一矛盾依靠当时基础十分薄弱的工业自身是难以解决的,这就不得不借助于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以价格转移方式获取农业积累,向城市工业化“贡赋”。反映在城乡生活水平上,1952—1978年,城乡人均收入之比长期保持在6.11—6.45之间,即城市居民人均收人比农民多出5倍多。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在1953—1980年5个五年计划期间,财政对重工业和农业的投资占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比重分别是:“一五”时期,重工业占36.1%,农业占7.1%;“二五”时期,重工业占54.0%,农业占11.3%;1963—1965年,重工业占45.9%,农业占17.7%:“三五”时期,重工业占51.1%,农业占10.7%;“四32”时期,重工业占49.6%,农业占9.8%;“五五”时期,重工业占45.9%,农业占10.5%,也显然是严重地偏向城市。 ?推行这样一种“城市偏向”的工业化战略和城乡之间的不等价交换,必然要求强化超经济的行政手段,排斥市场机制作用,选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长达30年的传统体制下,城市发展主要依靠政府财政,同时实行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对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对物资交流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分配。这一套制度屏障割裂了城乡之间的有机联系,阻碍着人口和资源在城乡之间、城市之间的合理流动和配置,影响了城市的正常发展。 ?70年代末涌起的市场取向改革大潮,给我国城市化注人生机。城市发展中的计划、政策机制逐步弱化,市场机制作用日益增强。200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提高到36.1%,1980—2000年年均增长0.84个百分点,其增长速度是相当高的。与国际社会比较,1998年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为47%,1995年发达国家和地区为75%,发展中国家为38%,最不发达国家为22%,表明我国城市化水平已接近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同时也可看出,改革以来城市化的发展

文档评论(0)

hhax1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