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世纪中国文学的检讨4行政文.doc
20世纪中国文学的检讨4行政论文范文大全
20世纪中国文学的检讨
三、拒绝人民的文学
传统文学的阴影不是那么容易抹去的,我指的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和怪力乱神的阴影。
中国古籍浩如烟海,然而哪一位博学之士能告诉我们,一个汉代妇女是如何在家磨豆腐的?
或一名“归来头白”的兵士是如何度过戍边生涯的。就中国文学传统而言,庶民从来不曾获得胜利,他们若不是生得奇形怪状如武大郎,或有着“巧遇洞庭红”的浪漫艳遇,或具有“日必五度”的床上激情,便注定得不到文学上的忠诚描述。也许,误入大观园的刘姥姥,竟算得上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个富于审美气质的凡人。这一传统是强大的,它在20世纪虽得到一定的扭转,但与域外文学发展相较,仍显得远远不够。令人意外的是,越到当代,这一“不够”也越为明显,几至失控。
我们的当代作家,除了对自己的名声、个性和展示一己鸡毛蒜皮的小情趣感兴趣外,对人民可说兴味寡然。人民?这算什么概念。我有充分理由怀疑,今天相当数量的中国作家,他们是在大脑里缺乏“人民”意识的前提下从事写作的(附带提一下,奠定俄罗斯文学基石的,正是几乎每一位俄罗斯作家内心都蒸腾着极为旺盛的人民亲情)。事实上当我们异口同声地推举鲁迅先生为世纪中国文学第一人时,依据的正是“人民”的概念。众所周知,鲁迅先生甚至连一篇像样的中篇小说都不曾写过,短篇小说的创作也绝对低产,与40多岁时即去世的那两位域外短篇小说大家莫泊桑、契诃夫简直不成其比较,但我坚决同意:鲁迅世纪中国文学第一人的地位,无人可以撼动。我的理由很简单,只有鲁迅先生以自己的如椽巨笔向国人奉献出的下层民众形象,才使得我们可以像俄罗斯人提到乞乞柯夫、拉斯科利尼柯夫,美国人提到亚哈船长、桑地亚哥老头,法国人提到纽沁根、“局外人”那样,提到我们自己的祥林嫂、阿q 和孔乙己,并坚信他们的确存在过。这是真正属于中华大地的民众形象,他们的屈辱和蒙昧、高贵和卑贱、性格和情感,都具有无可置换的中国特色,这三个在小说里最终都悲惨死去的中国百姓,恰恰具备刚一现身便进入不朽的文学伟力。鲁迅先生以自己看上去更像业余爱好者的产量而能奠定在中国世纪文学的崇高地位,的确只能反衬出其他同行的卑微渺小。
愿意描述纯粹中国人的作家当然也并非没有,而且绝非罕见,如老舍先生就是一个突出的代表。但今天的中国作家大多人文素养稀薄、自由思想寡淡、创造血性不足,对人民既缺乏思想上的洞察,又欠缺所谓“同情的理解”,反映在作品里,自然只有怪诞一途了。卡夫卡的“怪诞”里包孕着极为逼真、极为慑人的观念真实,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魔幻”里分明暗嵌着美洲大陆独具的文化底色,而出现在中国当代作家笔下的人物,往往只意味着语词的疯狂、大脑的谵妄。作者走马灯似地追随形形色色的现代流派,创造的冲动被炫耀的热情所取代,真实的原则被展览的趣味所驾凌;我们看到了那么多不切实际的风情,莫明所指的苦难,胡搅蛮缠的象征,旱地拔葱的欲望。意识在流动,惟独人物的血液凝然不动;文字在喧哗,惟独思想的真义寂寂无声。正是由于对鲜活本真的人性宿命地缺乏好奇和理解,他们便比任何人都更愿意乞灵于时代精神的襄助,或相反,更愿意一头扎进某个“当时已惘然”
的历史陈境之中,以供自己的手掌随意翻覆。由于生活的活水不在内心,他们对所谓“体验生活”普遍抱有宗教式的笃诚,坚信只要依照某种刻意的行为或组织的安排临时在某个乡村、车间或“先进单位”略加逗留,就能使如火如荼的生活如约而至,就能使作品水到渠成地走向轰轰烈烈。
这么多年来拉拉杂杂地也读过不少文学评论,我发现我们的当代文学评论家几乎已丧失了就人物谈人物的能力,他们总是热烈地探讨主题,亢奋地挖掘意义,一个人物是否饱满鲜活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他能否代表改革开放的主旋律,能否引动一个可以让大家伙喋喋一阵的焦点性话题。举个最近的例子:“七十年代作家”(尤其是上海滩上的几位宝贝)近来正在报刊上全面窜红,评论不断,但我所读到的评论文字,无论捧场还是抨击,几乎无一指向他(她)们的创作本身,评论家们明显更为兴致盎然的,不是文学意义上的作品内在素质,而是社会学意义上的代际特征。根据他们的谈论方式和谈论内容,看了半天后我只能得出这个结论:他们谈论的根本不是作家,而是一群演艺界人士。
印象式的感觉是:中国越是当代的作家,其作品的自传痕迹也越为浓厚。说到创造人物,我有时疑心这是否是中国文人天生的弱项。一个有趣的旁证是,在所谓纯文学领域,中国小说中的人物,往往与主人公的身分、年龄有着重叠式的一致,性别更是完全同一。中国缺乏超越性别的写作,是女作家必然写不好男人,是男人则绝不会把女性作为主人公,像屠格涅夫、茨威格辈把女人描写得活色生香,像艾米莉·勃朗特把男人刻画得阳刚气十足的例子,我可是闻所未闻。即有,多半也是宋词中拟春词一路,总是意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