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过程的两端及对物价的作用2.doc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产过程的两端及对物价的作用2.doc

生产过程的两端及对物价的作用2行政论文范文大全 生产过程的两端及对物价的作用 三 前面说了,投资用的新增货币会与现存货币争夺原料资源,使原料价格上涨,从而引起经济的其它方面物价上涨。因此,政府一般不直接用新增货币的办法,而用发行国债的办法进行投资。而《宏观价值调控论》则认为发行国债与新增货币都会使社会货币总量增大,它说:“从社会资金总量变化方面来看,无论是发国债或是发票子,都同样会增加社会资金的总使用量和总存量”(《客观价值调控论》83p)“假定…社会资金的总使用量为7.5万亿元。我们再假定在该年发行2000亿元国债,其中银行认购1000亿元,企业和个人等认购1000亿元。并且,这2000亿元国债资金由财政投放使用后,再带动2000亿元的配套投资和消费品购买。这样,在发行2000亿元国债的情况下,整个社会资金的总使用量就变成了7.9万亿元(7.5+0.2+0.2=7.9)。而我们假定该年不发行国债而是发票子2000亿元给中央财政,中央财政将这些货币资金投放使用后,也带动银行等配套投资和增加消费品购买共2000亿元。那么,我国该年整个社会资金的总量也同样是7.9万亿元。”(《客观价值调控论》84p)十分显然,这个事例并不正确。国债实际上只是一张借款借据,它从现有社会资金中借出2000亿,那么,社会资金总量就减少2000亿,就象一个人借100元给别人,这个人口袋里自然会少100元而多一张借据。另外,所带动的另外2000亿也只是原先社会资金总量的部分调动,而不是新增部分。因此,发行国债,会使社会货币资金总量保持不变。而新增货币则会使资金总量增大。正因为发行国债不会使社会货币资金总量保持不变,维护了当前资金所有者的利益(资金贬值等于从背后窃取了他们的利益),所以才是政府选择的通常办法。除非政府财政赤字严重又无计可施,才不得不暗中增发货币来填补赤字漏洞。因此人们都知道,政府财政赤字的“潜台词”是通货膨胀,它很容易导致通货膨胀,因为它不得不增发货币来填补赤字漏洞,而这种货币增发,会起到稀释社会货币购买力的作用,而引起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对于人们的金融资产越来越多的今天,其负作用到底有多大?北京大学教授宋国青在最近完成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有这样一个论断:近年来的通货膨胀使居民“遭劫”7000亿!他说:“按16万亿元的年内平均余额算,在不考虑名义利率的情况下,通货膨胀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居民金融资产实际价值损失近1600亿元。估计2004年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上升4.2%。按此计算,通货膨胀带给居民金融资产的总损失约为6500亿元。另外,按目前a股市场的情况估计,居民持有股票的账面损失超过了500亿元。加上这一项,2004年居民金融资产本金损失超过7000亿元。” 按gdp增长率9%计算,2003-2004的一年之间,13亿中国人大半年的实际收入没有增加,因为新增的货币收入都被物价上涨抵消了,比如一年12个月里有8个月的收入与上年持平,只有4个月有增加。那么人们新增的实际收入都到哪里去了?显然,它已经被新增货币圈走了,每个人的实际收入都被新增货币稀释了。 记得邓小平在创立深圳经济特区时对深圳人说过一句话: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杀出一条血路来;---这就形成了中国“开放政策”的基本构想,因为没有开放,哪来资金“杀出血路”。那个时候,中国就连发行国债都没有什么条件,因为民穷。但如果按《宏观价值调控论》的理论,这正好是通过增发货币来解决资金问题的好机会。发钱建深圳,是生产性的,生产会产生供给,从而平抑因发钱所造成的通胀压力。但正象前面所说,任何生产过程都要利用原料,而发钱搞生产,虽然有产出,但对原料的压力更大(因为它等于有双重货币资金在争夺同一份原料资源)。1987年前后中国确实增发了大量货币,全国各地建设热潮不断,到处是工地,一派兴旺景象。但由于基础性原料供给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所以通货膨胀迅速上升。最终导致1989年以后3年治理整顿的开展。《宏观价值调控论》有一个基本观点:只有具备了生产潜力,才能增发货币来对之加以利用,从而促进经济发展;这个生产潜力自然包括基础原料资源的生产潜力。这确实是一个高明的思想。不过,什么才算生产潜力?它是如何形成的呢?沉睡在地下的煤碳算是生产潜力的体现吗?还不算,要建好矿井,能够将煤碳挖出来,才能形成生产潜力。这样,除了自然空气等极少几种天然资源外,要形成生产潜力,就必须要投资,(以货币的方式)投入人力、物力。而这种投入,就已经是生产潜力的价值代表与货币代表。因此,要使生产潜力开发出来,只需要它原先的货币代表发挥作用则可,不必需要新增货币来代表与开发这些生产潜力,否则,就会产生双重货币代表同一个生产潜力的问题。比如,假设我们用1000万元购买劳动力、设备与其它材料开发一个煤矿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