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锁定:(1)培养基的配比与制作 (2)无菌技术 (3)接种之平板划线操作 (4)菌落观察 按照培养基的用途划分 * * * * * * * * * * * 2014年高考考试说明知识内容 1-1微生物的利用 (1)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2)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 1-2酶的应用 (1)果汁中的果胶和果胶酶 (2)α-淀粉酶的固定化及淀粉水解作用的检测 1-3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1)果酒及果醋的制作 (2)泡菜的研制和亚硝酸的测定 1-4浅尝现代生物技术 植物的组织培养 实验1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一、基础知识: (二)培养基 (1)按物理状态分: 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 其中固体培养基用于菌种保存及分离、鉴定菌落、活菌计数等,半固体培养基可观察微生物的运动,液体培养基常用于发酵工业。 (2)按功能分: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 1.培养基的类型和用途 2.不同的微生物往往采用不同的培养基配方, 基本营养要素:水、碳源、和氮源、 无机盐营养物质, 还要考虑的因素? PH、渗透压等 例子 用途 制备方法 种类 选择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 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 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 从众多微生物中分离所需的微生物 鉴别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加入青霉素分离得到酵母菌和霉菌 伊红-美蓝培养基可鉴别大肠杆菌 1、培养基的划分: 碳源 作用 最常用来源 来源 概念 凡能为微生物提供所需碳元素的营养物质 无机碳源:CO2NaHCO3等 有机碳源:糖类脂肪酸、花生粉饼、石油等 糖类、尤其是葡萄糖 1、主要用于构成微生物的细胞物质和一些代谢产物 2、异养微生物的营养物质 2.微生物需要的五大类营养(主要是碳源和氮源) 氮源 作用 最常用来源 来源 概念 凡能为微生物提供所需氮元素的营养物质 无机氮源:N2、氨、铵盐、硝酸盐等 有机氮源:尿素、牛肉膏、蛋白栋、氨基酸等 铵盐、 硝酸盐 主要用于合成蛋白质、核酸及含氮的代谢产物 此外,还需要无机盐、水分和生长因子(如维生素等) 细菌分类 细菌 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阴性菌 对青霉素更为敏感。 金黄色葡萄球菌、炭疽芽孢杆菌、链球菌等 大肠杆菌(兼性厌氧型) 二、无菌技术 1.无菌技术 无菌操作泛指在培养微生物的操作中,所有防止杂菌污染的方法。 2.消毒与灭菌的区别 消毒: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死大部分致病微生物的过程。 灭菌:以化学剂或物理方法消灭所有微生物,包括所有细菌的繁殖体、芽孢、霉菌及病毒,而达到完全无菌之过程。 (2)灭菌的方法: 1、灼烧灭菌(接种环) 2、高压蒸汽灭菌:1Kg/cm2 压力、121 ℃下维持15min。 (灭菌锅或高压锅、三角瓶) 3、过滤灭菌 (G6玻璃砂漏斗) 4、紫外线灭菌 1、培养基配制 灭菌:高压蒸汽灭菌:1Kg/cm2 压力、121 ℃下维持15min 细菌培养基:蛋白胨和酵母提取物来配制,还有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钠,以维持一定的渗透压,PH:中性偏碱。 霉菌:一般用无机物配制或添加蔗糖的豆芽汁,PH:中性偏酸。 尿素(加热会分解):用G6玻璃砂漏斗过滤,121 ℃下用纸包灭菌 培养基分装到各三角瓶、试管和培养皿等不能沾到培养基,否则容易发生污染 实验中所需的棉花不能用脱脂棉,因脱脂棉易吸水,吸水后容易引起污染 2、倒平板 将灭菌后冷却到600C的LB固体培养基,在酒精灯火焰旁倒入灭菌过的培养皿中,制备培养基平板 3、微生物接种 将大肠杆菌从斜面接种到LB液体培养基中在酒精灯火焰旁操作,接种前先冷却。在370C,每分钟200转的摇床中振荡培养12h 接种环:灼烧灭菌 4、分离:划线分离法、涂布分离法 划线分离法(方法简单):用接种环取振荡培养后的菌液,只在菌液中蘸一次,在固体培养基平板上划线,由于划线过程中接种环上的菌液逐渐减少,因此划线最后部分的细菌间距离加大,每个细菌细胞产生一个菌落。 若在划线的末端出现不连续的单个菌落,表明菌已被分离。 涂布分离法(单菌落更易分开,操作复杂):需将培养的菌液稀释,玻璃刮刀(灼烧灭菌),有20个以内的单菌落为合适。 将培养皿倒置,防止培养基水分散失,空气中杂菌沉降。370C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2~24h,观察菌落; 5、菌种的保存:在无菌下将单个菌落用接种环取出,再用划线法接种在斜面上,370C培养24h,置于40C冰箱中保存。 1.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60 ℃左右时,才能用来倒平板。你用什么办法来估计培养基的温度? 答:可以用手触摸盛有培养基的锥形瓶,感觉锥形瓶的温度下降到刚刚不烫手时,就可以进行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大坝固结灌浆专项安全措施汇总.doc
- 大坝基础固结灌浆试验施工措施汇总.doc
- 大白菜常见病害汇总.ppt
- 大白户小学验收表汇总.doc
- 大班科学《动物之间怎样联络》汇总.ppt
- 大班科学《各种各样的桥》汇总.ppt
- 大班科学有趣的关节汇总.ppt
- 大班科学:发霉了汇总.ppt
- 大班美术荷叶上的青蛙汇总.ppt
- 大保考试复习提纲汇总.doc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