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千古悲愁一肩担 教学目标: 1.赏析本诗情景交融等手法的运用 2.理解杜甫流露的深沉的苦痛和忧思 3.掌握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 赏析本诗情景交融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杜甫在本诗中流露的深沉的苦痛 一、诵读感悟 音读——读准字音 情读——感情朗读 小结 1、哪联写景,哪联抒情? 2、感情基调:沉郁悲哀 二、品味意象 《登高》一诗,阅罢尤觉“悲愁”铺天盖地,无一景不如此,无一语不如此,顿觉无处遁逃之感!??????????????????????????? ??——国学大师·王国维????? 首联:俯仰之间所见所闻——几种景物? 急风、高天、哀啸、清渚、白沙、飞鸟, 引入:秋天,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而秋风则是这个季节最具有感情色彩的自然力量。在古诗词中,也把秋风称作西风或金风,是文人墨客笔下常见的意象。 1、“西风”: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 秋思》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 《蝶恋花》 ??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宋·辛弃疾《昭君怨》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宋·辛弃疾 (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 2、金风: 秋风,秋天在五行中属金。玉露:秋露。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金”“玉”暗示了相逢的可贵.连相逢时候的“风”都如“金”,“露”都如“玉”,可见聚会的宝贵难得. 唐·李商隐《辛未七夕》诗:“由来碧浪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3、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唐】李白《子夜秋歌》 4、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观沧海》) 小结: 西风:落寞,惆怅 衰败 游子思归? 猿啼:哀怨、愁苦、凄怆、孤寂 1、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2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江水》 3、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4、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为何用“啸”不用“啼”? 如: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悲壮、悲愤 回鸟 这是一只找不到食物的鸟,也可能是一只找不到家的鸟,它到处盘旋,形单影只。 一、鸟的类型: 1、鸟鸣山更幽——悠闲自在 2、鹰击长空——展翅高飞,壮志凌云 二、此诗中的鸟是一只还是一群好呢? 析:一只鸟正好是诗人的化身(或一群鸟正好反衬诗人的孤单,如: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这首诗的首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勾勒出一幅登高远眺的壮阔图景:风急天高,猿啼悲哀,渚清沙白,飞鸟回翔,营造了一幅雄浑高远、肃杀凄凉长江秋景图,融情于景,写出了作者孤独无依,漂泊痛苦的心境。 问:作者为什么用“落木”而不用“落叶”? 林庚《说木叶》:“木”字本身暗示了落叶的萎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气息。 “木叶”属于风而不是属于雨,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 “落木”比“木叶”更显空阔,它连“叶”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意思相同,但意境不同。 明确:空阔、萧瑟、凄凉的诗境。 《登高》一诗,阅罢尤觉“悲愁”铺天盖地,无一景不如此,无一语不如此,顿觉无处遁逃之感!??????????????????????????? ? ?——国学大师·王国维????? 小结: 这首诗有“铺天盖地的悲愁”,“无一景不如此”。? 那“无一语不如此”是怎样体现的“悲愁”? 三、知人论世-------写作背景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 11年中,一直在外飘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 纵观全诗,写景抒情,全在一“悲”字 唐朝民间有云“唐朝诗圣是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 登高远眺江景秋色,触景生情,悲涌心头。劲风悲鸣、高猿哀啸,落木萧萧,壮景传悲。颈联、尾联字字抒悲,是血与泪的结
文档评论(0)